第 634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心理师教你好好休息—心不累、身体不疲惫的好眠实践法

高压的工作步调、紧绷的人际关系、压抑的真实感受等,各种生活中的情绪劳动让你白天莫名地疲惫,晚上却总是睡不好,甚至睡得再多还是累?

 

脑科学研究已证实,大脑神经系统会在休息时进行重整与强化。大家很常把休息当成是工作结束之后顺便停留的时间,或是认为等待下一阶段工作的这段空白期就叫做休息。用这种想法来看待休息的背后,就是认为休息其实是没功能的、是被动的,是不需要主动安排在生活当中的。

 

脑科学研究已发现,休息是有功能的。除了恢复先前消耗的体力、脑力跟心力外,大脑神经系统也是在休息时进行重整与强化,甚至还会对于未来将要进行的目标启动准备。这些过程通常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通过脑科学研究才知道休息对生物体的帮助之大。因此,休息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主动参与和投入的活动。

完全休息=白天微休息、休息+夜晚睡眠

在一天之中,完整的休息应该包含三种不同的形式:微休息、休息、睡眠。如果我们把一整天比喻为一场42公里的马拉松路跑,途中会有白天所需的大小休息站点,而终点站就是晚上的“睡眠”—停止睡前的一切努力与辛劳,让身心获得充分的全面修复。

 

一场42公里的全马路跑,在终点站之前,一定会设置大大小小的补给站。几公里就设置的小型补给站,让参赛者可以缓步下来,喝口水后就立刻上路,这便是“微休息”的意义。

 

微休息,指的是在工作中的短暂休息,例如每工作1小时后起身、喝杯水或聊聊天。很多人觉得所谓的休息就是要30分钟以上,可是我没时间,干脆就不要休息。实际上,如果你能够掌握休息的原则,5到10分钟的微休息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研究也发现,在工作中如果能够安排微休息的话,是可以让你在工作当中感到更为愉悦,也有助于保持高效工作。

 

在马拉松路跑中,大约跑过半程(21公里)时,你会需要一个大型的补给站,摄入比较多的水跟食物,也会在此稍做停留。这就是上面讲的“休息”。休息,大约是20到30分钟,通常会在下午或是下班后。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小睡一会儿、散步或运动,以恢复精力。

舒缓精神,主动安排在工作中抽离注意力

我们当作终点站的“睡眠”,可以视为最完整、最全面的休息,除了恢复我们在白天的精力消耗以外,也让大脑跟身体都可以回到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这就如同电脑的重开机一样,少了前一次执行时的那些背景程序,运作效率当然更好。

 

更重要的是,脑科学研究发现,夜晚的好睡眠对于大脑健康、减少失智症的风险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无论再忙碌,首要重视、不能牺牲的休息一定是睡眠,成年人建议最好要有7到9小时的每日睡眠量。

 

在一天当中,安排白天的微休息、休息,与夜晚的好睡眠,才能让你的身心完全休息,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处在最有弹性,有效率的工作状态。当然,有些人会觉得只要保留睡眠就好,其他两种休息都不太必要。

 

的确,这也是一种选择,但我们也看过有太多认真工作的人,长时间处于这种努力工作的高压状态之下,白天没有合适的休息、恢复,导致紧绷和压力不断地累积,等到晚上要睡觉时也很难放松下来,以至于睡眠品质变得越来越差,甚至最后睡再久也无法恢复白天的精神,因而陷入长期失眠的恶性循环。

 

因此,晚上想要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白天的适度休息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建议,每天晚上都安排7到9小时的睡眠,白天一次大约20到30分钟的休息,可以是中午小睡或者是下班后的散步。微休息则是看你的工作休息周期情况而定,可以让工作的紧绷情况略为中断,抽离你的注意力,让精神可以舒缓一下。

 

在日常工作中配置5到10分钟的微休息时间,其实非常重要。这就像是马拉松比赛中的小型补给站,你可以简单地喝一口水,不用停留太长的时间,然后继续跑;你不会指望在小型补给站喝杯水后,整个人就能焕然一新,对吧?但它可以告诉你何时可以喘口气,而不是累到觉得前方还有漫长、无止境的路要跑。

情绪劳动,消耗的精力能量不亚于体力劳动

大量情绪劳动的工作像是客服、服务业、老师等,企业当中也会有不少消耗心力的情绪劳动情境,像是进行冗长又没效率的会议、应付重复的琐事,除了耗费我们的脑力之外,也相当地耗费心力,但工作时的心力耗损往往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

 

在职场上,尤其是服务业,如餐饮业员工、乘务员等,他们每天的工作不仅限于职责范围,还要经常面对各种客人不寻常的要求,即使内心不满,也必须保持笑容。人们常误以为没有从事体力劳动就不会累,但这种高度的情绪劳动也不是只限于表面堆出笑容,还包括要在心底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其精力和能量的消耗程度并不亚于体力劳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事实上,工作只要与人互动,就会产生情绪劳动。情绪劳动对于我们来说,既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一项挑战,这不仅仅是因为必须保持专业,同时更要处理自己内心的情感。当我们不得不戴上面具,用笑容面对他人时,这种压抑自我真实情感的行为,长期下来很容易导致内心与真实自我的矛盾和分裂,让人感到不适。

 

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白天的情绪劳动甚至会影响睡眠。一项研究收集了大量样本,调查上班族的情绪劳动程度,以及对工作稳定性的感受。“工作不确定性”是指员工对自己职位的持续性感知,例如:他们认为自己是短期合约工或拥有长期职位。结果发现,无论是情绪劳动程度或是工作不确定性,都会影响夜间的睡眠品质。如果这两者结合,对睡眠品质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加巨大。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某服务业员工既要面对第一线的情绪劳动,又是短期合约工,他们的睡眠品质很有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同理、正向、区分,中止情绪内耗

这也在提醒我们,日间的工作压力、情绪调节,与夜间的睡眠息息相关,这是许多人可能未曾意识到的事实。不过,既然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场合都会有情绪劳动,那当下在心态上到底要怎么处理,才能中止情绪内耗掉我们的心力呢?

 

1. 同理心:

在职场上遇到困难或不合理的同事或顾客时,可能会本能的感到愤怒或想要反驳。但如果能理解到,这些人可能是出于保护自己的脆弱或利益,而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并不是特别针对自己,就能让激动的情绪缓和下来。这种以同理心为出发点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更加冷静地处理工作中的冲突,并从中学习如何更好的与不同性格的人合作。

 

2. 专注正面:

无论是何种职业环境,总会有发生情绪劳动的时刻。例如:在一个销售项目中难免会有难搞的顾客。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不要让少数的个案影响我们对整体顾客群,甚至是对工作的看法。试着专注于那些积极互动和给予我们正面回馈的顾客,而不是被少数负面经验所左右。

 

3. 学会区分个案和整体:

我们必须记住,那些行为异常的个体不应被视为整个群体的代表。例如:在公司中,如果我们将一位难相处的同事或主管的言行,视为整个部门或公司的态度,我们所承受的压力将会增加。因此,学会区分个别案例和整体情况,并适当地调节负面情绪和解决问题,对于维持职场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很有帮助。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