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主要由景德镇地区烧造,此地的产瓷历史十分悠久,唐宋时期北人南迁之后,各地工匠在此汇聚和交流,将景德镇打造成制瓷重镇,也为元青花的生产提供了深厚的传统基础。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元青花除了有呼应伊斯兰地区和草原民族背景的产品之外,也有丰富的中原文化内容,本期选取四爱图梅瓶、玉壶春瓶、双鱼纹盘、人物故事图罐及双狮耳罐五件代表性的器物,介绍元代青花的中原风格。
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梅瓶始见于唐朝,宋代以后盛行,元代延续此一品类,造型如图一所示,圆形瓶口,口沿往外翻折,颈部短而窄,肩部圆缓向下倾斜,腹部硕长且上宽下窄,器底有浅凹足。
瓶口和颈部留白,肩部绘画展翅舒尾的凤鸟,穿梭在缠枝花卉丛里,组成凤鸟穿花图。腹部勾勒四个菱花形开光,开光内部分别绘画一幅风景人物图。瓶腹下段竖立长方形的壸门纹边框,框内填入如意云头纹与勾云纹之串饰。
瓶腹处的人物图内容是“林和靖爱梅鹤”、“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兰”及“周敦颐爱莲”,这四位人士为东晋-南朝及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士大夫及学者,其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元代陶工取用他们的典故绘成“四爱图”,充满文人雅士的情怀,类似的器物亦可见于湖北省武汉市博物馆藏品中,属于中原风格的呈现。
二、元青花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形制起源早,材质多元,到了宋代以后,各窑口都有烧制玉壶春瓶,造型趋于固定。
元代青花玉壶春瓶如图二所示,此器为湖南省博物馆藏品,瓶的口沿外敞,颈部细长,肩部斜溜,腹部朝外扩出为垂坠状,器底具有圆形圈足,此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之状,正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基本形制。
瓶口内侧排列一圈如意云头纹,外壁绘画“蒙恬将军图”,将军头戴翎冠,身着甲衣军袍,坐在椅子上,后方立着一名手执帅旗的士兵,前方还有二名武士和一名俘虏,周边环绕草木、蕉叶及围篱,圈足勾勒卷草纹为饰。
蒙恬是秦朝大将,相关事迹在民间里流传,此器以传说故事为本,运用浓淡相间的色调使一代名将的威严气势跃然瓷上。
三、元青花双鱼盘
元代青花盘表面既有来自藏传佛教的杂宝纹或如记号般的波斯文字,也有龙、凤、鸳鸯、雉鸡、游鱼、莲池、芭蕉、瓜果及山石等深具中国传统风格的题材。
例如图三为湖南省博物馆所收藏的元代青花盘,此器的口沿往外翻折,器壁圆弧收窄,盘腹略浅,底下具有圈足,盘体内外皆有纹饰,内部纹饰如图所示,配合圆形盘体和器壁曲折,做同心圆状的布局。
折沿处排列海水波涛纹,侧壁环绕缠枝牡丹,花形硕大,叶片饱满,纤长的枝条上下起伏,连结成周转循环的律动。盘底绘画双鱼为主纹,鱼纹周边布满莲花、莲叶及水草,莲茎下方水波粼粼,组成一幅莲池鱼藻纹。
此类题材在宋代就已经十分流行,有刻、印、画等技法,元代青花承袭其基础并加以扩充发挥,画面丰富,笔触娴熟而自然。
四、元青花人物故事图罐
罐在陶瓷器里也是源远流长的品类,具体形状因时因地而异,元代青花罐的体型偏大,可以分为短颈大罐和长颈大罐二类。
例如图四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罐,此器呈圆口、短颈、斜肩、鼓腹之状,颈部环绕串枝花卉,肩部绘画缠枝牡丹,腹部以人物故事图为主纹,下方排列壸门纹边框内填如意云头圆珠纹。
大罐腹部的主纹以三组山石区隔为不同的场景,描绘唐代开国名将尉迟恭策马持鞭,营救秦王李世民的故事,钴蓝发色鲜丽,笔触明快爽利,生动呈现元代杂剧里的故事情节。
类似的纹饰亦可见于广西省横县文化馆的藏品中,内容大同小异,是元代民间文学与戏曲的反映。
五、元青花双狮耳罐
元代青花双狮耳罐属于颈部较长的类型,罐口、颈部及双耳皆与上述的短颈圆罐不同,表面绘画多层纹饰,其中亦有中国传统题材。
例如图五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双狮耳盖罐,此器呈盘形口、颈部凸棱、斜肩、鼓腹之状,肩部附加一对狮形器耳,上方加盖,盖顶有宝珠形钮,表面以云龙纹和缠枝牡丹搭配杂宝、串枝菊、卷草、回纹及钱纹等纹样。
龙纹昂首挺胸,四肢前后展开,修长的身躯上下起伏,鬃鬣长如飘带,迎风飞扬,展现御风而行的动态,是中国传统里象征祥瑞的圣兽。
虽然元青花大量外销中东和东南亚等地,但它在景德镇制作,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与文化底蕴,无论造型或纹饰都可看到中原本土的特色。下期将以多元风格为题,介绍元代青花混融性的多重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