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帽壶源自于藏传佛教的僧帽,最早见于西夏,以铜制作,元代景德镇开始烧造瓷质僧帽壶,到了明代永宣时期颇为盛行,如本期所要赏析者即是宣德时期的作品。
壶口大而圆,口沿前低后高,犹如阶梯一般逐级而上,颈部宽长,一侧突出鸭嘴形的流口,另外一侧附加曲柄,腹部圆鼓,底下具有圈足,足内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双圈楷书款。
口沿内外两侧、壶流及曲柄等处,都以串枝灵芝纹为饰,颈部绘画八朵莲花,纤细的枝叶上下起伏,将花朵连接为一体,莲花上方承托法轮、法螺、白盖、宝伞、莲花、宝瓶、双鱼及盘长等宝物,俗称“莲托八宝”。
壶体肩部勾勒如意云头纹边框,框内填饰折枝莲花,腹部环绕一圈以藏文书写的“吉祥赞”,文字上下大量留白,凸显赞语的重要,近底部排列莲瓣框内填折枝灵芝纹,足墙用细笔勾画卷草纹为饰。
类似的器形纹饰亦可见于江西省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宣德青花僧帽壶,是明朝宫廷与藏地僧人交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