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照护产业在21世纪备受重视,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保罗.皮尔泽曾在《财富第五波》一书中提到:「健康产业将会成为继汽车、房地产、IT和网际网路产业后的第五波财富浪潮」。
就数据来看,勤业众信发布的《2019 Global Health Care Outlook》报告指出,2018-2022 年全球健康照护支出预计将以每年5.4%的速度成长,与2013-2017年的2.9%相比大幅上升,而且预期寿命也在持续上升中,预计到2022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寿命将从2018年的73.5岁增加到74.4岁,超过6.68亿,占全球总人口的11.6%。
创新健康照护 将有爆炸性成长
这些数据在在指出健康照护产业是具备成长动能的。首先,随着全球高龄人口比例攀升,推动健康照护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专业的医疗人力资源短缺,而且随着开发中经济体的日益进步,促使相关健康照护服务需求及消费也随之增加,供给不足的缺口就越大,照护成本持续攀升;为满足不断增加的健康照护需求,越来越多公私立资源投入运用数位科技解决现有服务结构的缺口,让创新的治疗与照护方式爆炸性成长。综合前述,可以预期健康照护产业的发展在未来日益水涨船高。
广义来说,健康照护包含「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层面,因此凡是以延缓老化、活化机能与照护身心为目标的产品及服务均属此产业的范畴。现代人由于生活型态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为个人健康状态带来极大的挑战,例如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饮食营养过剩、城市化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导致与生活型态关系密切的慢性疾病与身体机能退化性疾病等盛行率不断升高;而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各种食物链环节中的化学添加物使用,更是直接威胁个人的健康。
如何维持个人身心健康的议题,涉及的环节与层面日益广泛,促使传统健康照护体系逐渐将注意力从疾病治疗转移到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以期达到成本可负担且品质可满足的健康生活愿景。为达到这样的愿景,现今的健康照护产业体系需要与饮食、运动、居住、教育和旅游等议题跨界整合,才能产生出新的服务模式以解决复杂的生活环境因素,并且透过跨领域合作来改善数位科技和服务内容的互通性。
未来健康照护产业的发展面向
第一)各行业运用「健康 」的概念为现有服务或产品进行加值或创新。
由于健康照护产业者,正积极提倡将「问题补救」的医疗模式转变为「防患未然」的疾病预防与早期发现模式,各界对健康照护的必要性认知,已逐渐扩及不同产业,甚至发展出在原有的产品或服务上,运用「健康概念」进行加值或创新。
例如,远雄人寿为他们的保户提供保户专属的加值服务——「癒膳食堂」,由专业营养师团队提供疾病饮食照护、健体养生汤品、营养饮食谘询等三项个人化的专属疗癒饮食服务。另一个例子是日本朝日集团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销售可尔必思时,为了迎合东南亚市场的口味,在当地销售的商品相较日本的可尔必思更加重甜度,但伴随着当地中产阶级不断增多、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后来反而以「加入乳酸菌」这个卖点成为促进销售的一大因素。
第二)将健康照护概念予以细分,从系统核心的医疗系统向外围展延出各种服务。
由于专业人力的培训与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攀升的速度,必须运用技术创新与流程改善,让不必要在医疗系统进行的服务,在亚急性、慢性、日常生活等不同环境中分工进行,例如近年兴起的分级分工医疗照护服务类型包含专科诊所(如骨科、复健科或洗肾中心等)、慢性医院、社区初级诊所等等。
专业化分工也让科技应用更有发挥,特别是这些新兴服务模式将可协助医疗系统降低成本,例如,虚拟照护(Virtual health care)系指可透过行动应用程式与其他数位科技来提供持续性的医疗照护,不仅可串接整合病患在不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资讯,以掌握病程变化,更可以改善过去因时间、技术和空间距离上,所产生的病患与医生、或医生与医生之间的沟通障碍。
另外,由于健康意识抬头,越来越多消费者也开始使用穿戴装置与医疗行动应用程式来管理自己的就医纪录、健康检查数据、睡眠状态、用药记录等资讯,让消费者在医病关系中日渐获取更多参与空间,也让健康服务的场域不再以医疗系统为主,更多发展于社区或居家之中。
第三)科技应用改变健康照护产业的服务模式,但具体商业模式仍在摸索中。
当前健康照护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是从提供照护成本和较佳的照护服务来出发,但由于服务提供者面临着收入压力,使得这些服务提供者必须积极开发或采用创新服务模式,以降低行政和供应成本。
根据IT综合服务提供商GlobalLogic于2018年时指出,远距医疗(Telemedicine)、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机器人(Robotics)、物联网和穿戴式装置(IoT and wearables)与区块链(Block chain)将是带动健康照护产业数位转型的五大主要技术趋势,它们正在重塑未来服务模式。
近二年都发展出应用AR/VR发展复健训练系统,透过让病人身上装上感应装置,获取病人各项生理讯号,包括肢体位置、动作轨迹、速度等等,再搭配游戏化设计提升病患的复健参与度和成就感,不但更有疗效,也可藉由病人自主复健,降低专业人力的需求依赖,扩大专业人力的服务能量。
然而,这些新兴科技的应用虽然有趣,却还是以医疗系统的改善为主,大部分的科技应用投资尚未能产生获利,主要的原因出在「谁来为这些多出的科技应用买单」,健康的消费者虽然对新科技应用抱持兴趣,但很少会直接付费,医疗领域的应用大多还是需要医疗类的专业人士背书才有可能变现,买单的对象也多是医院经营者,大幅局限了市场开拓的可能性。
根据前述的讨论,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健康照护的需求持续攀升,但供给增加的速度跟不上,现有的运作方式难以再维持,整个健康照护产业的结构势必需要转型,透过数位科技工具应用,甚至是破坏既有结构的创新服务模式,重新塑造B2B及B2C的买卖结构和经济价值。
此外,在产业转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进行观念教育,目前社会大众虽然关注健康议题,但因为不是立刻面临的痛点,所以只要牵扯到付费,难免会有所犹豫,因此,整个产业的参与者必须要从顾客的需求痛点与使用情境进行思考,才能真正产出能创造价值与利润的产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