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0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专题导读(一)——红山文化 灵光:新石器时代玉器特展

上海震旦博物馆于2025年5月16日起在五楼古器物学研究中心展厅开展“灵光:新石器时代玉器特展”,共计展出两百余件玉器精品,覆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时期及齐家文化,呈现新石器时代“四大文化谱系”的玉器之美。

新石器时代玉器文化区系除了根据地域进行划分外,综合玉器在考古学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考虑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等要素,可再分为“原生型”和“次生型”两类。

 

红山文化为重要里程碑

 

学界一般认为,拥有兼具时间深度与空间广度的“玉器工业”的玉文化,为“原生型”;而“次生型”则是受到“原生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致。新石器时代最为核心的“原生型”玉文化区主要有四个,分别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北系统、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东南系统、以龙山时期玉器为代表的北方系统和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西北系统。

红山文化距今大约五、六千年之久,是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红山文化影响范围广泛,以牛河梁遗址为中心,其北界越过西拉木伦河向内蒙古地区深入;东界越过医巫闾山进入辽河西岸;南界延伸至燕山以南张家口地区。遗址遍布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辽宁省西部及河北省北部等地。

 

以动物形玉雕为代表

 

红山文化出土器物主要有生产工具、礼器和装饰品三大类,其中玉器以充满想像力的造型而独具特色。“灵光”特展对红山文化丰富的玉器进行了分批展示,在展览的第一部分主要展出了红山文化重要的动物形玉雕的代表—玉龙,包括玦形玉龙、C型玉龙及兽面纹玉环。

〈玦形玉龙〉俗称为“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时期带有标志性意义的一类玉器,很多晚期考古遗址中亦有发现。玦形龙常见于各类公私收藏,很多都为采集、征集,通过科学考古发现的此类器物数量不足10件。它们随时代推演出现了造型上的变化:兽首占身体的比例逐渐缩小,头部纹饰技法从简单走向复杂,形态从首尾连接逐渐转变为首尾分离。

〈C型玉龙〉目前所见的此类红山玉龙均没有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具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碧玉C形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地区采集到的,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学界大多认为这种“C”型玉龙是玦形玉龙发展到晚期的一种变体。

〈兽面纹玉环〉兽面纹玉环也是“玉龙”的一种变体,玉环上大眼、立耳、横阔嘴的兽面和玦形玉龙的头部特征一致,是玉工将带有信仰意义的“图腾”应用在不同造型上的产物。此外还有一类“丫”形兽面玉饰,它也是“玉龙”变换角度后,采用正面取象方式的结果。

除了多样的红山“玉龙”之外,在“灵光”展览的第二部分,还重点展出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典型器物,包括玉鸟、玉蝉、玉龟、玉神人等其他动物形玉雕及斜口筒形器、勾云形佩、勾形玉饰、联璧、箍形器、环形器等玉器。这批灵光闪烁的玉器不仅展现了红山先民们卓越的造型与设计能力、精湛的工艺,也为我们徐徐呈现他们独特而丰富的信仰世界。

▲红山文化兽面纹“角度取像”设计

▲红山文化 玦形玉龙

▲红山文化 兽形饰

▲红山文化 兽面纹玉佩

▲红山文化(距今6500~5300)重要玉器出土遗址分布图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