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0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日本大阪国际博览会➁ 融合传统、自然与永续的建筑飨宴

 

坐拥举办盛会的地主国优势,来自日本的名家建筑师在本届大阪世博会着实抢尽锋头,不仅负责操刀规划主办国的各项重要场馆与设施,就连财力雄厚的其他各国展馆,也争相邀请这些明星建筑师来为自己的国家展出加持,其中不乏伊东丰雄、坂茂、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等曾获普立兹克建筑奖肯定的大师,为本届世博再添看点。

 

除了负责规划兼具多重功能的巨大环形木构“大屋根”,让青壮辈建筑师藤本壮介在本次世博发表后声势更为看涨,其他几位原本就备受瞩目的国际级日本建筑师,也有很出色的抢眼表现。

首先,在亚洲具有高知名度的隈研吾,一向擅长融汇传统与现代,并曾设计过东京奥运的新国立竞技场、东京三得利美术馆、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虹口SOHO等作品,并创作了正兴建中的台中巨蛋体育场等建筑。这次他一口气分别为卡达、葡萄牙、马来西亚三个国家,创作出风格截然不同的展馆。

他的设计团队与卡达博物馆合作,着眼于连结传统与现代、中东与亚洲等不同文明,因此锁定卡达过去常见的单桅三角帆船Dhow及历史悠久的航海传统为灵感,再融入精准榫接的日本传统木构工艺,打造出1,200平方米的卡达国家馆。

Dhow这种卡达传统的帆船过往常常穿梭行驶于阿拉伯、东非、南亚等海域,也一度曾是印度洋贸易的主要媒介,隈研吾团队汲取其白色风帆的意象,搭配日本擅长的轻盈木构设计,创造出充满张力的结构,无论白天或黑夜,在日光与灯光的烘托下,均呈现刚柔并济的简约造型之美,也成为卡达提出实现“2030国家愿景”下,提升全球能见度与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宣示。

 

操刀三座国家展馆 展现截然不同风情

 

另一边邀请隈研吾设计的还有葡萄牙,展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设计团队同样锁定了葡萄牙长远的海洋冒险与贸易历史,以“海洋:蓝色对话”主题作为创意发想开端,并借由“绳索”的创新运用,打造出具有独特光影交织魅力的国家展馆。

只要一走近葡萄牙国家馆,观众就会发现许多绳索覆盖住建筑物外墙,风一吹来就会随之微微摇动,就连室内也可见绳索垂悬而下,借由若隐若现的光影,创造出“波浪”流动摇曳的意象,呼应海洋文化的命题,也巧妙借由绳索既柔软又坚韧的特质,表现葡萄牙人民的性格与文化特质。

有意思的是,位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这次也请来隈研吾助阵,设计团队以马来西亚的传统织物“宋吉”(Songket)为灵感缪思进行发想,这种饶富地域特色的布料采用金线或银线编织而成,因此在如此的意象之下,建筑外观使用了5,000根来自日本的竹材,构筑出令人惊艳的量体,内部则使用500根来自马来西亚的竹材,营造出宛如热带竹林的景观。

相较于卡达及葡萄牙两座国家馆的摩登简约,马来西亚国家馆的建筑本体虽是以三个楼层的钢骨构成结构,但外观呈现出更贴近有机生长的自然流线延伸,借由日本与马来西亚两地竹材的灵活运用,达到视觉上的通透与自然,也创造出空间的和谐与多元。

 

闪耀之帽 致敬两届大阪世博会

 

另一位同样拥有高知名度的建筑师伊东丰雄,率领团队为大阪世博推出十分抢眼的展演厅“EXPO Hall”,以巨大无比的白金双色环形建筑,成为场内最令人过目难忘的存在。

这幢场馆的别名“闪耀之帽”(Shining Hat),无比传神地表达了它在造型上的特点,简约无比的圆锥体,犹如一顶镶上金边的礼帽,无论晴日阴雨都散发出耀眼光芒。

这幢建筑的内部也是通体透白,只有天花板蕴染了闪耀金色,它的挑高达到15公尺,并设有将近1,900个观众座席及直径18公尺的圆形主舞台,能在此上演各种不同形式的表演。

伊东丰雄在访谈中解释,他采用了粗糙颗粒涂料来覆盖建筑立面,以与屋顶的金色光润形成强烈对比;这整体的设计概念,是受到1970年大阪首次举办世博会时的精神象征“太阳之塔”启发,两者同样都是上金下白,同样都在视觉上具有强大的震撼力,随着半世纪的时代演变,化约为更简练的造型。

 

特殊材质圆顶 探索建筑永续

 

坂茂与原研哉这两位知名设计师,这回在大阪世博也有新作,尤其还特别合作了“蓝色海洋圆顶”(Blue Ocean Dome)展馆,以竹材、回收纸管、强化碳纤维等材料呼应永续的命题,打造出三座巨大的拱顶建筑。尤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分为A、B、C的三座圆顶当中,B圆顶更成为全球首座完全使用昂贵碳纤维材质撑起结构的建筑,无需再以梁柱支撑的空间,创造出更为开阔的展厅。

这系列展馆是由非营利组织ZERI Japan负责设立,该组织从2001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推动零废弃、零排放等议题的研究与倡议,因此这座展馆的内容也环绕着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而展开。

除了由坂茂负责建筑体结构设计,展馆的室内设计和A、B两座圆顶的展览则由原研哉负责,分别探讨“水的循环”、“重生海洋”、“人类智慧”等议题,并极力唤起人们对海洋保育、永续再生等议题的重视。

 

看不见的展馆 想像更美好的共生

 

今年即将有新作——“台中绿美图”(台中市立美术馆与台中市立图书馆新总馆)落成的“SANAA建筑师事务所”,在本届世博同样推出作品。由建筑师西泽立卫与妹岛和世所组成的“SANAA”,过去就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罗浮宫朗斯分馆”等杰作闻名全球,此回他们负责设计会展中心区域“宁静之森”(Forest of Tranquility)的“更美好的共生”(Better Co-being)展馆。乍看之下,你几乎感觉不到展馆的存在,但打造出一座看不见屋顶和墙壁的展馆,正是设计者与策展人想要达到的目标。“SANAA”以其一贯的通透与流线,构筑了以纤细金属棚架所组成的结构,搭配塩田千春、宫岛达男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展出,与树林及绿意完美交融,让观者置身其中,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也与“更美好的共生”命题遥遥呼应。

 

 

▲隈研吾连结传统与现代,以卡达传统帆船及历史悠久的航海传统为灵感,融入木构榫接的日本传统工艺,打造出令人惊艳的卡达国家馆。 

▲由隈研吾设计的展馆让绳索覆盖建筑外墙,创造出“波浪”的海洋意象。 

▲室内及半户外空间也可见绳索垂悬而下,借着若隐若现的光影,创造出流动摇曳的意象。 

▲葡萄牙国家馆的展场设计。 

▲马来西亚国家馆的展示,为观众介绍当地的风土与人文特色。

▲伊东丰雄操刀的展演厅“EXPO Hall”被称为“闪耀之帽”,以巨大无比的白金双色圆锥建筑,成为令人过目难忘的存在。 

▲坂茂与原研哉合作的“蓝色海洋圆顶”展馆,以竹材、回收纸管、强化碳纤维打造出三座巨大的拱顶建筑。 

▲“SANAA”以其一贯的通透与流线,创造出几乎隐身在绿意之间的“更美好的共生”展馆。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