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0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气候治理打造企业韧性 野火洪水下的新挑战

 

近年来,极端气候灾害不再是遥远的威胁,而是环环相扣、彼此加剧的现实挑战。洪水虽造成更广泛的冲击,但野火的单次经济损失更高,且与高温、干旱等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洪水与野火:不同灾害的冲击与忽视风险

 

2025年全球各地陆续爆发大规模野火,从美国加州到韩国,显示企业面对的风险类型与频率正在急遽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气候治理不仅是永续发展的议题,更是关乎生存的韧性工程。

极端气候造成的灾害,最常见的就是洪水与野火,若以发生频率、地区和包括死亡人数、受影响人数、经济损失以及其他间接影响来看,依现有数据和报告,洪水通常造成更广泛和更严重的总体冲击。然而,野火的平均单次事件成本(约64亿美元)却远高于洪水(约45亿美元)。极端高温会在短期内引发野火,进而导致长期干旱。

 

事实上,野火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气候治理议题,我们认为不容易发生的灾害,往往忽略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企业和人身安全的冲击。举例来说,今天发生地震,大家容易知道在组织、学校、家中该如何应变,但如果发生了野火,则因为地点不在人口密集的地点,不会立即直接冲击日常生活,而忽略了其严重性。

长期高温、延长干旱期和创造更极端的天气事件,增加了野火的频率、强度和不可预测性。以此为例,企业面对不同灾害种类、严重程度以及灾害多元化或复合式冲击下,将气候治理纳入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一环,才能使企业面对挑战时发挥韧性。

自2025年初至五月中旬,全球各大洲相继发生大型野火灾害,其中韩国是最严重的灾区。(请见表一)

 

企业如何应对气候风险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气候治理包括减缓(mitigation,减少碳排)和调适(adaptation,应对影响),以增强企业韧性。企业主动强化风险管理、适应和韧性建设,对于保护资产、运作和员工至关重要。一般企业的灾害应变和持续营运计划如下:

 

关键企业灾害行动

风险评估:使用建模工具,定期更新评估

应急规划:制定、演练和更新灾害行动/疏散计划

实体韧性:防火空间、耐火耐震材料、基础设施升级

技术整合:早期检测(传感器)、数据驱动建模

保险与财务:审查覆盖范围,倡导创新产品,投资减灾

员工培训:定期准备培训,业务连续性计划

合作:与地方当局、行业同仁和社区合作

战略整合:将气候与ESG和业务连续性战略整合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显著降低自然风险,保护员工和资产,并为更广泛的气候适应和韧性努力作出贡献。

更进一步,气候治理的基础是企业风险管理,气候治理则可创造企业韧性,构成应对气候变迁的综合防护网。以下是它们的互动关系和实务重点:

 

1. 风险管理是气候治理的基础

 

•系统化风险识别:通过整合风险管理流程的「风险辨识→分析→评量→回应→监督」五步骤,为气候风险与机会建立矩阵图,区分主要和次要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

 

•财务连结分析:将气候风险转化为营运冲击,改善保险和财务规划。与保险公司合作了解灾害保险范围,并推动创新保险产品以反映当前和未来的风险。投资减灾措施和韧性建筑,有助于提高保险的可负担性和优化财报。

 

•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永续发展部门与风险管理单位,并运用企业风险管理(ERM)工具来评估永续议题的优先顺序,此过程涵盖了部门间垂直及水平的整合。

 

2. 气候治理强化企业韧性

 

•治理架构升级:董事会应直接参与气候决策。以台积电为例,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架构,由董事会与高层直接监督,并设立跨部门专责小组,持续鉴别气候相关风险(如野火、洪水、干旱)及机会,制定应对方案。Patagonia则将防灾与永续发展纳入企业文化,从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到社区参与,全面强化企业与社会的气候韧性。

 

•供应链韧性策略:降低极端气候导致的断链风险,能够持续营运并具快速恢复的能力。这种韧性不仅关乎效率和成本,还涉及整体供应链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必须包含:多元、数字和绿色的元素。

 

案例分享Ⓐ:英业达(Inventec)

※情境演练全面:英业达针对水灾、高温、火灾、地震、防毒、资安、疫情等多元情境,皆制定并定期演练营运持续计划。

※风险评估与应变:涵盖总部、主要生产基地及子公司,针对信息机房火灾、厂房消防疏散、电力影响、异地生产、原物料供应短缺、数字威胁等,设有具体应变措施。

※供应链管理:通过原物料库存监控、异地生产、数字韧性(如AR技术)等方式,确保供应链在突发事件下仍能运作,减少生产中断风险

 

3. 企业韧性体现治理成效

 

•营运持续计划:建立全面性的风险管理和应急机制,以确保企业在面临各种挑战时能够持续营运,必须包含基础设施强化以及人员应变的演练,例如:制造业建立灾害备援产能,金融业发展气候压力测试模型。

 

案例分享Ⓑ:UP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

※多元化策略:UPS协助中小企业通过供应商、顾客及产品线多样化,提升供应链韧性,降低中断冲击。

※工具与资源:提供《供应链韧性工具包》,协助企业诊断供应链缺口并提出修正建议。

※数据与科技应用:鼓励企业运用数据分析和数字工具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可视性,并保持多元运输选项以应对突发事件。

 

创新转型动能:将气候风险转化为商机

•低碳技术开发:企业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如电动汽车、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和氢能技术等,推动企业转型。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通过创新转型,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满足市场对绿色和可持续性产品的需求。

•AI应用:人工智能(AI)在气候韧性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使用AI优化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气候风险。

•再生能源:企业投资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升能源自给自足能力。

 

极端气候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不再有「观望」的余地。从风险辨识、治理架构到供应链策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将气候风险纳入核心决策,并以数字化、低碳化和多元化为韧性基石。积极的气候治理不仅能降低灾害冲击,更能在全球绿色经济浪潮中站稳脚步,将危机转化为永续成长的新契机。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