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因,让2020年的春节假期延长了几天,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防疫权威钟南山院士一直呼吁大家不要外出聚会、旅游、走亲访友等。上班后如何防护?相信很多同仁对曾经熟悉的工作环境产生了一些担心。本文综合各大专业平台防疫科普,一起理性抗疫,共克时艰。
上班的正确打开方式:戴口罩、勤洗手、分散坐
返工后大家关心的办公室如何防范疫情,办公室要不要戴口罩,中央空调会不会有传染风险……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陈恩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做出了答复。
问:返岗的上班族们如何预防疫情?
答:复工更要注重防护措施。眼下多地均有疫情发生,也有不少省市情况较为复杂。所以上班期间,应当交通枢纽出入口位置进行集中测温,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留验观察和隔离治疗。当然,也建议企业和个人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自己组织进行一些简单的医学观察,一旦有疑似现象,及时自我隔离并就医。
问:乘坐交通工具,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答:在市内交通方面,公交和地铁已经加强了保洁和消毒力度,车厢、车把、车凳等保证每日消毒,同时确保通风设备正常工作,这首先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疫情传播可能。其次,乘客在乘坐过程中,也应当带好口罩。最后下车之后,非常建议使用流水或洗手液洗手,大多数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保持手部卫生至关重要。
问:为什么不能开启中央空调?
答:除了日常戴好口罩,做好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或空间密闭的地方。但是,并不建议写字楼、大厦启用中央空调等设备,如果有一个确诊患者在大厦里工作,那中央空调系统就很可能成为传播的高危因素,而对于中央空调的消毒,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问:工作中要与人接触要保持一米线距离吗?
答:在工作中,尤其是一些服务型行业难免会与人产生一定接触,因此在身体正常情况下,只需带好口罩,做好个人卫生。当然有条件的话,还是应当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远程会议受上班族追捧
疫情流行期间,建议尽量通过网络采取远程视频、电话等方式召开会议。如果不得不开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这些建议:
会前准备时:保持清洁、消毒,不建议开启新风系统或中央空调;在会议前主动了解参会人员及服务人员的健康状况。
会议召开期间:如果参会前出现身体不适的同仁,需要及时报告组织方配合就医观察;参会前测量体温、佩戴口罩;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如果会议时间较长,建议每小时通风一次;若发现疑似或确诊需要尽量做好观察与排查工作。
会后整理时:会后切记保持清洁、勤消毒,保持通风。
错峰吃饭 更要科学消毒
在疫情尚且严峻的当下,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是除了上下班通勤之外,横亘在上班族面前的最大考验。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另一方面,加强通风清洁,定期消毒,使用过的口罩都要集中收集并且丢弃。
下班回家 切记洗手消毒
上班忙碌一整天,也难免会接触外界物品。
因此,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摘掉口罩,用手捏下耳绳取下口罩,不要接触口罩外侧的污染面。一次性口罩取下后应扔在垃圾篓。口罩处理后,就需要处理随身衣物,卫健委曾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点强调,大家千万不要忽略手机的清洁消毒,所以记得用75%酒精喷洒或擦拭衣物口袋中的钥匙、手机等。
手机消毒流程分三步走:
❶用干净的帕子沾75%的酒精擦拭手机
❷等待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手机
❸最后用干净的帕子把手机擦干
健康三要素:加强防护,好好睡觉,平和心态
在病毒肆虐的当下,迅速地提升免疫力是不太可能了,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可以快速提升免疫力的食品、保健品。
作为普通人应该怎么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ICU 医生薄世宁分享了健康3要素:加强防护,好好睡觉,平和心态。
薄世宁强调,去人口密集又通风差的地方,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医院,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首先,正确佩戴口罩是先洗手,再戴口罩,一定要向下按压鼻夹,遮严口鼻。其次要勤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脸,揉眼睛,擦嘴,这样很容易把脏手上的病毒代入人体。
第二点,好好睡觉。熬夜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降低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熬夜会影响人体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和防御能力,研究表明连续缺觉一周还会对 700 多个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基因产生影响,继而对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加我们对抗感染的能力,我们有个常识,生病之后会困倦,在以前我们会认为这是疾病分泌的疾病因子直接导致的,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这其实更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修复。所以特殊时期,保证每天 7~8 小时的良好睡眠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平和心态,学会微笑。紧张、不安、焦虑,这些心理变化会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我们的免疫力,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就会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在这个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里,让我们共克时艰,期待正常生活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