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具有许多相反的意涵,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看不到的资产才是财富。二〇〇〇年代中,我当过泊车小弟,当时的风气是,除了氧气,崇尚物质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看到法拉利从眼前经过,即使你根本没有心思注意到驾驶,可能还是直觉的假设车主一定是有钱人。不过我渐渐了解,我认识的人之中没有人完全符合这种设定,许多人其实只有小小的成功,但他们却从薪水中抽出一大笔钞票买进名车。
我记得有个人,大家都叫他罗杰(Roger),他的年纪跟我差不多。我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但他开着保时捷(Porsche),光是这一点就够大家想象的了。
有一天,罗杰开着一辆老旧的本田(Honda)上门。隔周也是,再下一周也一样。
我问他:“你的保时捷怎么了?”他说,因为拖欠车贷,所以车子被强制扣押了。讲话的时候没有一点羞惭,就好像是在说赛局进到下一回合的感觉。过去你对他的想象都变了,当时到处都有罗杰这种人。
有些开着价值几十万名车的人可能真的很富有,但是对于他们的财富,你唯一可以掌握的数据就是,他们在买下这辆车时,存款就比买车之前少了(或是负债多了几十万)。这就是你能知道跟他们有关的全部事情。
我们往往会根据亲眼所见的一切判断财富,因为这就是摊在眼前的信息。我们无法看到别人的银行账户或交易对账单,所以只能仰赖眼见为凭的事物来衡量财务上的成功,像是汽车、房屋、发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
现代资本主义帮助人们造假,直到人们把它变成一门珍贵的产业。但真相是,看不到的资产才是财富。财富是你没买下的名车、没入手的钻石、没戴上的名表、舍弃不买的衣服,以及拒绝升等的头等舱机位。财富是还没转化成手中实物的金融资产。
只花你拥有的钱,不花你没有的钱
投资人比尔.曼(Bill Mann)曾经写道:“最快的做法就是花大钱买下真正想要感觉自己很有钱的高级品。不过致富之道其实是只花你拥有的钱,以及不花你没有的钱。就这么简单。”
这是很好的建议,但可能还不够。唯一的致富之道就是,不要花你拥有的钱。这不单单是累积财富的唯一做法,更是财富的绝对定义。
我们应该谨慎定义保有财富(wealthy)与有钱(rich)的差异,这不只是语义上的不同,许多糟糕的理财决策都是出于不懂这两者的差别。
有钱是指当前收入。有些人开着一辆几十万的名车,几乎肯定就是有钱人,因为即使他们是举债买车,每个月也需要拨得出一定的收入来缴车贷。豪宅买家也一样。第一眼就认出有钱人不难,他们往往想尽办法要被大家知道。
但财富隐而不见,这是代表没有被花掉的收入。财富是尚未采取行动的选项,可以让你以后把钱花在其他地方。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你各种选项、弹性与增值,以便未来有一天你可以买到比现在更多的物品。
饮食与运动是很好理解的比喻。众所周知,减重难如登天,即使是对认真剧烈运动的人也一样。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在《身体》(The Body)中这样解释:
——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人们高估自己在健身过程中燃烧的卡路里数,幅度高达25%。平均来说,他们健身后吃进肚子里的卡路里,大约是稍早燃烧卡路里数的两倍……真相是,你可能因为吃下太多食物而很快抵消大量运动的成果。我们多数人都是这样。
运动就像变得有钱。你心想:“我做完工作了,现在值得犒赏自己一顿大餐。”而财富反倒像是不吃大餐,但继续燃烧卡路里。这很困难,而且需要自制力。不过长期下来,它会在“你能做的事”和“你选择做的事”之间产生差距。
问题在于,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要找到有钱人当榜样很容易,但要找到保有财富的人当榜样却困难得多,因为从定义来看,他们的成功都更为低调。
当然,许多保有财富的人也会花大钱买东西,不过即使是在这些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们很有钱,而不是看到他们拥有的财富。我们看得到他们选择买下的车款,或是选择送儿女念书的学校;但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存款、退休金账户或投资组合;我们看到他们买下的房屋,而不是让他们捉襟见肘的豪宅。
这里的危险在于,我打从心里认为,多数人都想要当个保有财富的人,他们都想要自由与弹性,而没有花掉的金融资产刚好可以给你这些条件。不过,“有钱就要花”这种认知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中,以至于我们看不到,想要成为有钱人,真正需要的其实是克制。也正因为我们看不到,因此很难从中学习。
人们善于借由模仿学习,不过财富隐而不见的天性,会让仿效并学习其他人的做法显得很困难。罗纳.瑞德去世后才成为许多人的理财榜样,而且被媒体追捧为名人,更在社群媒体上备受重视。不过在世时根本没有人认为他是理财大师,因为他存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没有人看到,即使是身边的熟人也浑然不觉。
世界上到处都是看起来朴实、但超级富有的真富翁,也充斥着看起来有钱、但实际上却濒临破产边缘的人。当你想快速判断别人是否成功,并设定自己的目标时,这一点请谨记在心。
倘若没有花掉的资产才是财富,那它有什么好处?这个嘛,请让我说服你存钱。
本文出自:《致富心态》/ 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