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1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古器物学讲座——明清单色釉瓷器专题➂ 明清蓝釉系瓷器

明宣德.洒蓝釉暗花龙纹碗+「洒蓝」以吹釉方式施釉,釉色深浅不一,犹如洒落飞溅的水滴或是雪花纷飞之景象。(图一)+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藏品明宣德.洒蓝釉暗花龙纹碗+「洒蓝」以吹釉方式施釉,釉色深浅不一,犹如洒落飞溅的水滴或是雪花纷飞之景象。(图一)+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藏品

蓝釉是以钴为着色剂所烧制的釉色,此一着色剂的运用始见于唐代,以钴为着色剂烧制蓝斑或蓝彩。元代除了用钴料绘画青花之外,也将其加入釉中调成蓝釉,烧成蓝地白花之图样。

 

明代窑场以元代的蓝釉白花为基础,洪武时期发展为全器蓝釉瓷,其后随着施釉方法、烧窑温度与窑内气氛的改变,衍生出多种不同的色彩。本文选取洒蓝、霁蓝、天蓝、孔雀蓝釉及孔雀绿釉等品类,介绍明清蓝釉系瓷器的概况。

 

一、洒蓝

 

“洒蓝”是利用吹釉的方式将釉料施于胎体上,以高温烧制而成的釉色,为明代宣德时期的创新技法。

 

例如图一为震旦博物馆所收藏的明宣德洒蓝釉暗花龙纹碗,胎体略厚,碗口朝上呈直口状,器壁以倾斜的弧度向下收窄,腹部较深,器底有浅凹足,碗内施白釉,外壁阴刻龙纹并施蓝釉。

 

此器的蓝釉是用管具蘸取釉料,再吹于器表上,由于釉料厚薄不均之故,经高温烧成浓淡不均、或深或浅的斑点,犹如大大小小、洒落飞溅的水滴,或如漫天飞舞的雪花,颇能引人遐思。

 

洒蓝是宣德时期的名贵品种,数量不多,以后也罕见烧制,直到清代才又复兴起来,常在洒蓝器上描金装饰,转为华丽的风格。

 

二、霁蓝

 

“霁蓝”是以钴为着色剂,经窑内高温烧成的蓝釉,又有“祭蓝”、“霁青”、“积蓝”等异名,也是明清时期的著名品类。

 

例如图二为明宣德霁蓝刻花莲瓣纹卤壶,壶口上方加盖,颈部短直,肩部倾斜,腹部圆鼓,底部有浅挖足,壶身两侧附加短流和曲柄,表面浅刻四层浮雕状的莲瓣装饰。

 

壶体外壁和器盖遍施蓝釉,釉色深亮,色泽均匀稳定,壶口、盖缘、流口、曲柄侧边及莲瓣凸棱处,皆因釉料在高温下熔融垂流而露出白色胎体,这种白边现象为霁蓝釉的特色。

 

霁蓝在明宣德时期最负盛名,与霁红、甜白并列为宣德时期的“三大上品”,深沉平稳的釉色令人爱不释手。

明宣德.霁蓝釉刻花莲瓣纹卤壶+「霁蓝」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蓝釉,釉色深沉稳定,口沿露出白边为其特征。(图二)+图片来源:《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111。明宣德.霁蓝釉刻花莲瓣纹卤壶+「霁蓝」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蓝釉,釉色深沉稳定,口沿露出白边为其特征。(图二)+图片来源:《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111。

三、天蓝

 

“天蓝”也是以钴为着色剂,经过高温还原焰所烧制而成的品类,但是钴的含量较低,所以釉色浅淡。

 

例如图三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雍正天蓝釉环耳方瓶,圆形瓶口,短颈上窄下宽,肩部平展,腹部呈长方形,底下具有圈足。瓶腹正背两面分别贴饰一个梅花带环耳,器内施白釉,外壁施天蓝釉。

 

此器的釉色犹如天空之蓝而得名,釉面温润莹洁、稳定光亮为其特征。虽然宣德官窑遗址曾经出土类似天蓝釉器的残件,但是釉色并不纯正,真正成熟的天蓝釉瓷直到清代康熙年间才创烧出来。

 

康熙的天蓝釉瓷以小件的文房用具居多,雍正时期增加器型品类,釉色亦有深浅变化,风格素净雅致。乾隆之后常在天蓝釉上加以描金装饰,走向富丽堂皇之美。

清雍正.天蓝釉环耳方瓶+「天蓝」是以微量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色淡蓝,色泽稳定光亮为其特征。(图三)+图片来源:《颜色釉37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页99,图91。清雍正.天蓝釉环耳方瓶+「天蓝」是以微量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色淡蓝,色泽稳定光亮为其特征。(图三)+图片来源:《颜色釉37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页99,图91。

四、孔雀蓝釉

 
 
“孔雀蓝釉”属于低温釉,制作工序分为二个阶段,首先用高温将坯体烧成白胎,其次罩上蓝釉,放入窑内低温烧制。
 
低温蓝釉的颜色会受到胎釉成分与窑内气氛的影响,产生偏蓝或偏绿的差异,故有“孔雀蓝釉”和“孔雀绿釉”之异名。例如图四为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的明宣德孔雀蓝釉盘,造型呈撇口、弧壁、圈足之状,圈足内底用钴料书写青花年款,盘内和圈足内底罩上透明釉,高温烧制成瓷,再于外壁施蓝釉,低温烧成。
 
由于此器的釉色偏蓝,因此称为“孔雀蓝釉”,将此蓝釉与圈足内底处的青花年款互相比较,前者采用低温烧制,后者则以高温烧成,二者的颜色质感截然不同。

明宣德.孔雀蓝釉盘+瓷盘外壁施「孔雀蓝釉」,采低温烧制而成,颜色质感与高温烧制的青花不同。(图四)+图片来源:《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图267,图271。明宣德.孔雀蓝釉盘+瓷盘外壁施「孔雀蓝釉」,采低温烧制而成,颜色质感与高温烧制的青花不同。(图四)+图片来源:《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图267,图271。

五、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的名称与孔雀蓝釉一样,都是从孔雀羽毛颜色所做的联想,因其釉色偏绿而称之为“孔雀绿釉”。

 

例如图五为明宣德孔雀绿釉弦纹三足炉,此器呈直口、深腹状,底下有三个兽形足,表面制作凹凸相间的环状棱纹,炉内施白釉,外壁施孔雀绿釉,内凹处因釉料积聚而为深蓝色,整体呈现深浅相间的色泽变化。

 

此种釉色亦有“法翠”、“翡翠”或“吉翠”等异名,呈色颇为美丽,可惜低温釉彩与胎体黏着并不紧密,出土时常有剥落现象。

 

洒蓝、霁蓝、天蓝、孔雀蓝釉及孔雀绿釉等品类,在同一色系里衍生变化,产生不同的色泽与质感。下期将以青釉为题,介绍明清时期的青釉系瓷器。

明宣德.孔雀绿釉弦纹三足炉+炉身外壁施「孔雀绿釉」,内凹处因为积釉而形成深浅相间的色泽变化。(图五)+图片来源:《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105。明宣德.孔雀绿釉弦纹三足炉+炉身外壁施「孔雀绿釉」,内凹处因为积釉而形成深浅相间的色泽变化。(图五)+图片来源:《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105。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