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2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艺术×建筑个展 震旦博物馆——又见安藤忠雄

图一:2013年安藤忠雄在震旦博物馆图一:2013年安藤忠雄在震旦博物馆

今年3月,安藤忠雄的两大个展在国内拉开帷幕。一边是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生涯的大型回顾,一边展现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我们终于有机会从更全新、更丰富的视角去认识一个更加立体的安藤忠雄(图一)。作为安藤忠雄设计的第89座美术馆──和美术馆的建筑(图二),外观设计和内部细节都延续了安藤风格,也随处可见他对于「圆相」的思考。

图二:广东和美术馆图二:广东和美术馆

在和美术馆的展览中,有10位对安藤的创作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家,其中之一启发他「圆相」思考的就是吉原治良。吉原治良是日本前卫艺术团体「具体美术协会GUTAI」的创始人,具体派主张「不要效仿他人」,希望透过直接面对物质的本体来追求艺术的创新。

 

「圆」这种看似局限却又充满灵性与自由的元素,被安藤创造出无限可能性,「圆」给他们带来是挑战性,更是自由。

 

「光影」也是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另一大要素。不管是公共建筑,还是私人住宅,安藤忠雄似乎将光影融入了他的每一次作品之中。

 

「光之教堂的实现,安藤忠雄在建筑的现实因素考虑之上,对于创造出群众寄托心灵的教堂的信念、对于祈祷这种庄严又美丽的场景的感动,以及对简朴禁欲生活的憧憬,或许是其能最终呈现的更主要原因。

 

混凝土在大众眼里是最后成型的坚固模样,但是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它在凝固之前却是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的,带给建筑师可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

 

只用一种材料创作,既有自由又有局限性,而安藤就是要接受这种「挑战」。「清水混凝土诗人」,这一被大众所赋予的听上去清冷又浪漫的标签,或许可以跟安藤将其手下的混凝土赋予一种秩序和美感的行为平行而论(图三)。 

图三:住吉的长屋,日本大阪,1975-1976,摄影:安藤忠雄图三:住吉的长屋,日本大阪,1975-1976,摄影:安藤忠雄

「那是为了让人们在心中只留下对空间的体验,而创造出朴素又充满力量的空间;一种藉由墙壁围筑营造的空间感和外界射入的光线,就能道尽一切的赤裸建筑。」

 

作为安藤忠雄在国内承接的第一个博物馆改建项目,「矗立于黄浦江畔的文化宝盒」,是安藤在改建震旦博物馆时的设计理念(图四)。

图四:安藤忠雄震旦博物馆手绘稿图四:安藤忠雄震旦博物馆手绘稿

震旦博物馆面朝外滩、背靠高楼林立的陆家嘴,这种历史感与现代感的对比也带给安藤

 

很多灵感,例如:博物馆极简的外立面塑造,就是安藤为了让建筑整体看起来更加现代,与周围的建筑相呼应(图五)。

 

层次分明的几何线条、圆相的旋转楼梯、象牙白和浅灰色的空间以及光影在馆区内的变幻,这里依旧有安藤忠雄的个人风格。此前外露的混凝土风格,在这里变得更加内敛,馆内文物和外滩所赋予的历史感,也使得这份美感变得更沉静、更稳重。

图五:震旦博物馆夜景外观图五:震旦博物馆夜景外观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