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8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萨提尔沟通引导师——李崇义 用对话重启职场关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也都能够替自己做出最好的决定,如果有人只看到别人的所做所为不符合自己期待就忿忿不平、自怨自艾,没有动力改善当前的困难,他很有可能并未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也都可以为自己负责,面对自己的课题。

萨提尔沟通引导师李崇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应该要照顾好自己的课题,不要干预他人的课题,才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所谓“解决自身的课题”并不是意味着放弃沟通,而是先厘清我们遇到什么议题,将重心摆在如何做好“自己的功课”,主要核心意涵包括以下:

 

如何做好“自己的功课”?

❶忠于自我:看见在每个刺激当下,内在产生什么感受、兴起什么念头,并且承认、接纳这样的自己。

❷尊重他人:允许他人也拥有对自己生命的主导权,不去干涉、强迫或控制他人的想法与做法,以好奇的姿态靠近对方。

❸自我负责:分辨彼此的课题之后,接纳他人的状态,对自己的课题能够负起责任,做出想要的改变。

 

改变对话型态,重启谈话路径

针对辨析各自的课题,我用后文“玻璃心主管”案例来解释。往常我做企业培训时,很多学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对于感受有所体会与进入,但这一次有些不同,该公司已经推广正念一段时间,许多人很快就能连结自己的感受,与自己贴近。

中午休息时间,小吴很客气的询问是否能与我聊聊,我们的谈话内容可以说是员工与主管沟通的经典案例,我在培训课程常常会请学员模拟演练,有时也会利用戏剧方式演出更贴近真实情境的状况,我再拆解情境对话、给予方向。

 

以下为案例文字演示:

年初时,小吴与部门同事大约二十人一同出游,经理很开心的对大家说这趟旅程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很不容易,请敞开心胸同乐,希望日后同事可以无话不谈。入住旅馆后,大家一起晚餐,有说有笑,显然对这趟旅程都带着期待与愉悦心情。晚餐过后,大家各自回房休息。但晚上九点多时,经理在部门LINE群组分享了他的位置信息,显示的 Google地图定位在一家酒吧。

小吴说,他收到讯息当下不以为意,想说都九点多了,照常理不需要回应,群组内也没人回覆。经理分享位置信息后,也没传其他文字说明,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到了将近十一点时,经理突然在群组里发了一则讯息:“你们太令我失望了,枉费我还跟太太说我们部门最团结、最有向心力!”随即就退出群组。接下来几天行程,经理刻意不和同事一起走,自己逛景点、采买物品,其他同事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小吴说,那几天真尴尬。

结束旅程的第一个上班日,经理召集大家开会,虽然没有特别提起旅行及退群的事,但会议结束前当众对小吴说:“小吴,我看你平常很善解人意,别人一个眼神你就知道意思,怎么最近这么驽钝?你好歹也在部门那么多年,一起出去玩的气氛这么差,你都没感觉吗?”

被经理这么一说,小吴当下不知所措,突如其来的质疑让他胸口堆积一股无法宣泄的强大压力。经理还约他今天晚上讨论,他猜是要谈旅行的事,所以才赶在中午找我,希望能获得建议。

“你想对经理说什么?”我问。“如果他问我那天为什么没回覆,我会照实说:『我不知道经理的意思,时间也晚了,所以就没有回覆他的讯息。』”小吴预想了一下会对经理说的话。“如果他回说:『你觉得我想做什么?传那个讯息就是想请大家晚上去酒吧同乐啊!』”我模拟经理可能说的话。

“我会说:『可是你又没有明讲,我们怎么知道?』”小吴说。大家一起出去玩,想也知道要做什么,结果连你也没有回讯息,你是故意想让我难堪吧?”我装成经理的口吻和小吴应答。

“我怎么会想让经理难堪,每次你交代的事,我都很快回应,何况大家出去玩到那么晚,可能都想休息,没有回应你也很正常啊!”小吴急忙解释。

“你们太令我失望了,枉费我还跟太太说我们部门最团结,结果连你都这样!”我说。“不是这样的,经理……”小吴赶紧回道。小吴还正准备往下说,我阻止了他。“可以不要急着解释吗?”我回到讲师身分来和小吴谈话。“喔,那怎么办?”小吴眼巴巴望着我。

 

我猜想很多部属有过这样的职场经验。职场沟通最困难的地方并非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忽略冲突当下内在的焦虑状态。如果可以多练习先觉知内在起伏,中断原本的回应惯性,就有机会改变原有的对话形态,重新选择新的路径来谈话。

小吴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询问我,该怎么和经理谈话。从前文故事脉络来看,经理情急之下的语言反应带着情绪勒索的字眼,在群组得不到回应便愤而退群,还落下一句“你们太令我失望了”,将愤怒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要别人为他的生气负责。

我问小吴,经理退群时说的那句话对他是否有冲击,他的回答是当然有。他觉得被误解,心里有点愤怒,也相当委屈。小吴说,那个时候他整个感觉很不好,觉得遭受指控,受到误解。

对话进行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经理面对团队时,做了退群的选择,接着对小吴的“不善解人意”感到不快,这是我们解读出来的“经理的课题”,也就是经理内在可能受伤了,没有意识到内在受伤的情况下,贸然做出退群及指责小吴的动作。

 

面对“自身的课题”才是解决之道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千万要记得那是经理的课题,如果他有机会认识自己,可以好好调整以后的做法,要是他无法做到,我们也要体认并接纳经理可以拥有自己的课题,不用过多干预。

接下来,我把对话拉回小吴自身课题上,这才是他真的能负责的部分。“经理都这样说你了,你还想和他好好谈话吗?”我想确认小吴的意图。“还是想,毕竟经理对我还不错,我也希望部门能回到之前和乐的氛围,不然这样工作挺尴尬的。”小吴说。“你以前被误解过吗?”我换一个方向跟小吴核对。

我们看出经理的指责应对让小吴受到冲击,内在受伤,于是可以“预设”,小吴的身体可能被类似经验勾住且被激发了,如果能从对话中找到过去的经验,让它留在过去,面对新课题时,就可以借此核对小吴是否愿意重新选择。

我的目标显然是希望小吴能够确认他与经理之间的情境,把这当做他对话的目标,在这个情境里,我想要连结他的渴望,感受到不论是否成功,他都是值得欣赏的人。唯有如此,小吴才有可能放下执念,以最佳状态和经理讲话,否则他会显得局促不安,进退失宜,一方面很可能搞砸谈话,另一方面又不断批判自己。

小吴连结自我之后,接下来我和他模拟几个谈话方向,他可以拿我们的对话当做与经理谈话的范例。

我邀请小吴之后再与经理应对时,先不要做太多解释,把焦点放在:

 

❶经理对小吴的期待是什么?

❷小吴没有符合期待时,经理的内在冲击是什么?

❸经理提到“枉费我还跟太太说……”这一段话时,经理内在是否也受伤了?

❹经理的正向资源是什么?

❺小吴日后可以怎么做?如果仍然驽钝,经理会因此不谅解吗?

 

我们来来回回演练几个可能的应对场景,小吴渐渐能够找到自己可以谈话的方式,也对于接下来要与经理的谈话充满信心。

名人档案×李崇义

萨提尔模式沟通引导讲师,现为长耳兔心灵维度创办人。曾任美国硅谷软件公司总裁、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公司副总裁。在信息产业服务二十余年,从基层职员到高阶主管,工作地点从北京、加拿大温哥华到美国硅谷,中年后回台转换跑道。

 

好书推荐

《你的问题不是问题》

出版社:天下文化

作者:李崇义

萨提尔模式沟通名师李崇义引导你看懂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带你讨论如何拆解、建构一段深刻、高品质的对话,不回避、不压抑、不争执、不对立,打造新的对话回路,达成对话真正目的。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