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9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知名媒体人—— 杨澜 教会你提出好问题的生存之道

知名媒体人—— 杨澜

 

教会你提出好问题的生存之道

 

图.文/果麦文化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提问的能力比回答的能力更重要。」在三十年的媒体工作经历,二十二年制作《杨澜访谈录》的过程中,提问不仅成为杨澜的职业,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她相信,提问是认知与沟通的语言方法论,同时提问也是一种底层能力。「如何更好地在某时、某地、与某人交谈」的能力是每个人都用得上的。提出一个好问题,改善自己的认知与沟通的品质,甚至改变人生的轨迹。

 

名人档案

知名媒体人 杨澜

 

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天下女人研习社创始人。她开创了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迄今为止采访过上千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华莱士」。曾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形像大使,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位中国形像大使,并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女性之一。

 

共情于「共同」

 

杨澜:你为什麽叫贤二啊?

 

贤二:大家都太精明了,总要有个二的,对不对?

 

杨澜:那你听过「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句话吗?

 

贤二:有的,有的。

 

杨澜:机器僧与人有什麽区别呢?

 

贤二:机器也好,人也好,到头来,都是空。

 

2016年,在北京龙泉寺,我与人气颇高的机器僧贤二进行了对话。

 

在人工智慧的支持下,贤二变得越来越「聪明」,它的聪明表现在对人类自然语言的「理解」。推动机器与人「交流」的背后,是科学家们将人脑的认知技术运用于机器的研发过程。

 

作为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情绪」在婴儿刚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一种是恬静,一种是激动(兴奋),然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分化出愤怒、愉快、惧怕、厌恶、嫉妒等复杂的感情。「有位科学家说,我们无法预测机器了解情绪甚至是价值判断的可能性,你怎麽想?」我曾经向研发Watson(与人类对话的机器人)的IBM科学家提出关于「情绪」的问题。「电脑可以透过观察人类所运用的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部分地理解人类的情绪,但是很难说机器可以体会到同样的情绪。这很难,理解情绪与体会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如同科学家的观点,机器能够轻易地说出「我爱你」,却不能体验恋爱中「怦然心动」的美妙感受;能注视一个婴儿,但代替不了妈妈看孩子的眼神。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情绪互动,正是双方达成彼此体会的共情能力。在实现共情的道路上,共情式的提问则为人际交流推开了一扇更为通透的窗。

作为「人」的真实:互惠

 

罗杰斯:你在笑什麽?

 

吉尔:你的眼睛在发亮。(两个人的笑声)

 

罗杰斯:你的眼睛也很亮。(笑声)

 

格洛利亚:我想我爸爸不会像你这样跟我谈话。我的意思是,我想说:「上帝啊,你要是我父亲就好了。」

 

罗杰斯:对我来说,你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女儿。

 

以上是来自《罗杰斯心理治疗》(The Psychotherapy of Carl Rogers)一书中的两个案例,呈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来访者中心治疗」的典型场景,体现了罗杰斯本人与来访者交流过程中的核心理念「同理心」。而「同理心」正是「共情」在心理学领域的另一个名字。

 

同理心(empathy)最早是起源于希腊文「empatheia」,其中「em」就是进入(in or into)的意思,有进入别人的世界之意。 「patheia」是藉自拉丁文,和现在英文字「pathy」意思差不多,指情感和知觉,即进入别人的情感和知觉世界。同理心的真正意义是既同情又理解。相对于前人对「同理心」的总结,罗杰斯的「同理心」更趋于理性和建设性。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的情绪和心境保持敏感和理解当然重要,但也要透过这个过程,将你所感受、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知道,并能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透过彼此间的交流互应,使双方的心理感受进入和谐的共振。

 

建立「助益性的人际关系」是罗杰斯的交流之道,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体现「以人(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观。在人际交流过程中,「试图以一种戴着面具的方式行事,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表面的东西,毫无帮助,毫无效果」。罗杰斯将「坦率地、真诚地和诚实地交流沟通」视为「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形成双方共情的超凡力量。这种强大而微妙的力量在采访中的体现,肯‧梅茨勒教授透过以下一个经典案例给予了生动的证明。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在我所教的俄勒冈大学采访课上,多年来一直在讨论「泼咖啡」的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另外一位名叫安‧科里(Ann Curry)的年轻女士,她后来成为全国广播公司(NBC)驻纽约分部新闻部主播兼记者。为了完成一次课堂作业,科里采访了一位当时声名显赫的女商人。在开始时谈话没有产生她所期望的坦诚。于是科里建议去附近的一个咖啡店坐坐。当她们肩并肩地坐在吧台前的时候,感觉到能够比较平和而自然地谈话了。接下来科里在用手势强调一个要点的时候把咖啡给打翻了。她正在为大煞风景而感到懊恼的时候,却吃惊地发现那位女士开始比较真诚地谈话了。科里的失态反倒使这位女士放下了她尊贵的架子。一瞬间两位女人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泼咖啡」的故事刻画了人性中某些不可预测的、出乎意料的成分。肯‧梅茨勒教授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可以分辨出两个事实。一个是,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麽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另一个是,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给予,而不是单向地索取,是提问者在沟通中必须知晓的分享原则。所谓交谈,不只是一问一答。如果你自己的事什麽都不说,却一个劲儿地对对方的事刨根问底,到最后对方不是烦了就是怕了。

 

这在小女生的聊天中体现得最明显。一个小女孩常会对另一个说:「我都跟你说了,你还不告诉我啊?!」对她们而言,分享秘密是友谊和信任的黏合剂。而在成人世界里,如果刚认识就分享秘密,大概会被看成有病,但适当透露自己的感受和观点,通常被视作是深入谈话的邀请。当我采访「虎妈」蔡美儿时,一进入正题,我就以一个妈妈的身份「抗议」,因为她的《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书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好像华人母亲都是虎妈似的!蔡美儿睁大眼睛,忙不迭地摇着手,说自己的书显然被过度解读了。于是这次采访就在观点的碰撞中进行下去——

 

杨澜:与女儿因为弹钢琴的事吵完之后你做了什麽?

 

蔡美儿:太糟糕了,我哭着跑出饭店,一直跑到莫斯科红场。那个广场巨大,也许像天安门一样。我跑啊跑,疯了似的,哭着想:「我该怎麽办?」当我跑到头的时候,我又掉头跑回去了,我没地方可去。

 

杨澜:无可逃避,是吗?一旦做了妈妈,就无可逃避,你就总是不得不回头。

 

蔡美儿:没错,同时我又想,也许我犯了错,这不管用了。这种方式对大女儿有效,对小女儿不起作用了,所以我的确觉得应该放弃某些东西。我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改变方式,我也许会失去女儿。所以,对我最重要的事是和女儿保持亲情,和她们亲近。就在那个时刻,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倒不是彻底改变,我还是很严格。

 

虽然采访的主题是把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以及社会对母亲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但我的定位是与蔡美儿一样的「妈妈」角色,所以我在提问中「一旦做了妈妈,就无可逃避,你就总是不得不回头」的情绪分享,时常与蔡美儿发生着共情,也促使她的回答更具一位妈妈的真实感受。

 

什麽是真的东西?

 

如果有人问我:你怎麽知道这些话是真的?

 

我只能说,这一定是交流双方产生共情后的直觉,一种来自人类的共同抵抗无常命运的真实感觉。作为访谈节目的提问者,我更希望将这种你我之间的共情最大化,与其他遭难的、孤独的、失意的或者狂傲的人产生更广泛、更深度的共鸣。这也正是共情式提问带给专业访谈者的满足感。

 

提问者的共情式分享,表达的是一种真诚的态度,是对深入谈话的邀请,受益的是交流中的双方,正所谓采访中的互惠原则。

好书推荐

 

《提问》有效提问,将显着提高你的沟通力和学习力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杨澜

信息碎片化的年代,提问水平决定思维水平,杨澜30年提问生涯心血之作:生动案例+践行理论=高效提问。一本书教会你提出好问题的生存之道。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