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老师来到震旦博物馆,就石峁遗址的发现及其价值向观众做了一个全方位的解析。
何以石峁:无可替代的时空关系
石峁遗址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在西元前2000年前后最大的城址,属于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处在新石器时代与夏代交界的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它地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处于两个河流夹击的台原之上,为该片区域一百余座龙山遗址中最大的石城聚落。石峁遗址的发现为中国早期文明“多重花瓣”的格局再添了一瓣,极大地丰富了学者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认知。
漫长历程:对石峁遗址的探索
对于石峁遗址的探索早在1958年就已经开始,至今已经有了将近六十年的历程。自1976年戴应新先生徵集了127件石峁玉器以来(图一),石峁遗址这座沉寂了四千年的石头城正式步入了世人的眼光。这些形态不一、玉色各异的器物无不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而石峁遗址的价值远不止其出土玉器本身。最近的石峁考古工程项目自2011年立项以来,陆陆续续对遗址外城、内城以及皇城台(图二)进行了发掘,都有重要发现。
外城东门址:现实与精神的双重屏障
在石峁外城,考古工作者选择了东门进行发掘(图三)。东门遗址内有角台、南北墩台、瓮城、马面、哨所等设施,这精巧复杂的结构使其拥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溯源中国古代都邑城防建筑体系。
除了大型的防御设施,石峁遗址的外城考古还发现了藏玉于墙(图四),即将玉器散落在墙体内的现象。这可能与中国先民对玉石的原始崇拜有关,不过还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内城墓葬:石峁人的生与死
在石峁内城,考古工作者对一处大型墓葬进行了发掘。这处遗址在早期是石峁人居住的窑洞式建筑,在晚期才成为了墓葬,使得其拥有生与死的双重意义。发掘时,虽然主墓室已被盗掘,但是仍然发现了石棺、殉人以及随葬的玉器、陶器和各类生产工具,为石峁生活的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
皇城台:庞然大物的核心所在
皇城台(图五)是石峁遗址最为核心的金字塔状宫城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重要遗迹和雕像也集中在这个区域。
皇城台的南墙处建有大体量的夯土护墙,石雕(图六)也大量集中在此处。这些石雕在题材上,有人物、兽面、神面、图腾柱以及叙事题材的雕刻,风格接近石家河文化。
皇城台内部还发现了丰富多样的各类珍贵遗存。如数以万计的骨针、大型铸铜设施、象徵草原文化的陶鹰、大批量口簧和卜具、鳄皮鼓等等,被认为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石峁的未来:展望与开发
迄今,学者对于石峁遗址的了解也仅是冰山一角,诸如归属性问题及其与皇帝部族的关系等问题都还有待未来的研究者来解开。
同时,遗址展示和申遗工作也在有序展开。在不破坏遗址和文物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促进广泛研究和公众传播是所有石峁考古工作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