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震旦博物馆本年度第一场现当代特展序幕拉开,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在这一展览中神灵、自然与人都成为艺术家作品的灵感来源,华丽的水晶厅搭配极富想像力的作品,形成诡谲的魔幻场景,引人入胜。除此之外,艺术家还特别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老师为展览特别制作了相关皮影作品,并配以陕西华县民间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带领观众重新发现民间美术所蕴含的无限生机。
一、展览切入点介绍
皮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中原地区,传播广泛,影响远播海外。如何在有限的展览空间中揭示这一古老艺术的精髓,同时亦能将其同当代艺术理念融合,是此部分展览的关键所在。因此博物馆策划团队将震旦博物馆推行的古器物学研究方法应用于传统皮影艺术,以陕西地方戏碗碗腔剧《降火龙》为切入点,系统的概述了皮影的制作原料、工序工艺、造型艺术及表演艺术。
于此同时还配以视觉效果极强的72件社火主题皮影作品,并将其用现当代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呈现。皮影图像的出现是为演出服务的,是戏曲内容的主要表现载体。因此其最终的呈现过程是动态而丰富的。因此展览的最后还配以华县民间艺术家表演的《降火龙》作为结尾,让观众反思,皮影艺术从表演、戏曲、造型的综合艺术逐渐转化为图案视觉艺术的过程;反思民俗在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牵引作用。
二、展览理念解读
人类文化在视觉感受与认知层面区分出了图像与语言(文本)。皮影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完美的将语言建立起的抽象符号意义同实体图像的叙事性相结合,并由此衍生出复杂的内涵及表像。在皮影的世界里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它们虽无表情,却能够跃然眼前,扮演着芸芸众生: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神仙妖魔……用它们灵活的身姿演绎出世间冷暖、人生百态;也诉说着久远年代的离乱纷争、忠肝义胆、爱恨情仇和生死离别。
皮影的表演手法亦幻亦真,给予观者最深刻的人伦教化,劝世向善。同时也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无论婚丧嫁娶还是满月寿辰,睦邻友亲都能够共聚影台之下祈福攘祸,共用神民尽欢的幸福场景。皮影是一种难以「复刻」的艺术形式,每一次的图像创作、表演环境、以及表演者时下的调整,都会给这一兼具图像和概念意义的艺术形式以变化。此部分展览探讨了皮影在各个阶段,其第一「观众」对图像和概念的不同理解。分别从皮影匠人、皮影使用者、皮影观者的角度出发,尝试展示传统折子戏——《降火龙》其阶段性图像和概念的异同,以此来探讨多维角度下资讯传递的差异。
皮影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仍旧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呈现方式,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今天的皮影已经脱离了其诞生的文化环境,焕发出新生:它可以是静态欣赏的装饰品;亦可是展览中的艺术展品;还可以是表演动态过程中的一段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