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2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去时花开,来时结果 复旦大学震旦博物馆教学实践基地正式成立

博物馆与学校是传递知识与文明的重要使者,其天然就有着多种的联系。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整理、研究部门,需要将研究成果向大众推广,以发挥其社会教育的基本功能。因此,馆校合作是现代博物馆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体现了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

震旦博物馆作为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很早就涉足馆校合作领域,2003年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立“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古代文明起源、结构、模式与发展的研究工作,在发挥北京大学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联合海内外相关学术力量,运用前沿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及深化研究成果,以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

 

 

2013年,随着震旦博物馆上海新馆的开幕,馆校合作一直是博物馆对外公共教育的重点内容,从之前面向专业研究人员的单一模式,逐渐转变为“基础教育”与“深入研究”并重的二元模式。2018年4月震旦博物馆同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确立正式合作关系,并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震旦博物馆也希望借此合作机会将博物馆教育同高校基础教育相结合,把博物馆打造成一所“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

 

1965年法国著名现代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大会上提出“终身教育”的理论。所谓终身教育是指贯穿人一生的全面、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养、教育和训练的综合。终身教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包含了学校基础教育,同时也包括实践等综合训练。馆校合作即是履行终身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一方面博物馆自身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补充;另一方面博物馆自身运营平台亦能为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从而实现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顺利衔接。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学理与实践必须建立紧密的联系,互相支持,才能相得益彰,两全其美。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是大陆地区文博专业排名首位的科系,在博物馆业界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近年来注重学科体系的全面建设,同时不断尝试教学方法的创新。其相关院系领导多次参访震旦博物馆,对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教育研究等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故特别邀请博物馆相关研究专家为其研究所学生系统教授玉器、陶瓷、古器物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并结合实物观摩、拓片制作、实地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成果。

实物观摩上课现场实物观摩上课现场

博物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与学校的合作更能体现其社会价值。馆校合作,可以使博物馆知识传播活动不再是一种泛泛的“普及”工作,而是成为一种体现“基础性”的教育活动。同时学校教育活动也由于社会力量的参与,更体现出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终身性”。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文博学子,利用震旦博物馆的教学实践平台,精进专业,为文博事业贡献力量。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