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元月来了一波“霸王级寒流”,一些海拔甚低的内湖五指山,都降下难得一见的瑞雪,更高的山区像太平山、合欢山等积雪还高达二、三十公分,这种极冻天,在这一两个月来一天极冷,一下又飙高到三十度的极端天气,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剧烈。
从去年底开始,猝死的新闻不断出现,寒舍创办人蔡辰洋心肌梗塞过世;农历年前艺人孟庭丽脑出血倒下,这除了病人本身的慢性病有关外,恶劣的气候则是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极端天气对身体的影响到底为何?
中原大学生物环境工程学系老师王玉纯与前中国医药大学公卫学院教授宋鸿璋,从十年前就开始就经由卫生署(现为卫福部)死亡登记资料,分析台湾四大都会区六十五岁以上总死因及心血管、呼吸道与极端气候的关系。
结果发现,无论高低温都会影响心血管、呼吸道、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气象对健康的影响就像温水煮青蛙,天气一有变化,身体的反应就开始出现。
王玉纯分析原因,在低温时,会导致胆固醇增加,血液变粘稠,血管就承受更大的压力帮助血流,血压会升高,若没有适时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会增加心血管压力,不只影响心血管,也连带影响代谢性疾病。夏天高温则因排汗后,体内缺水,也同样的造成血液粘稠度上升情形。
每天喝足2000cc的水
这就是为何医师总叫大家一天要喝足两千cc的水了,尤其是温开水,但冬天很多人怕跑厕所,喝水的量都不够,要特别小心。
王玉纯也认为,台湾位处亚热带,民众对高温的忍受度较好,相较于低温,就比较难适应了,而且冷季效应也比较久,可以长达二十天,温度变化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即使只有一天的低温对老人来说都是风险。尤其是第一波寒流下来时,很多老人身体来不及因应,生病的风险比后面的几波寒流都要高。
调查中也发现,极度低温事件对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可增量高达百分之百,其中一般心脏病的风险又高于脑中风及缺血性心脏病,其中以桃园及中彰投的民众影响最大,原因可能在于人口特征,及医疗资源普及度有关,尤其是桃园台地的风大,民众的体感温度会更低。
至于北部则是盆地加上民众保暖机制较好,医疗便利性高,所以发生心肌梗塞的风险没想像中高;至于高雄地区则脑中风的风险高于心脏病风险。
中国医药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志鸿指出,这份调查与临床上的观察差不多,尤其六十五岁的老人本来就有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当第一波寒流来临时,血管收缩、血压增加,心脏负担过大,很容易就造成心肌梗塞猝死。
阳明大学神经内科教授、北投健康管理医院蔡清标也说,早期入冬的病人,脑中风的个案多于心肌梗塞,近年心肌梗塞的个案愈来愈多,一方面是很多民众胸痛就会想到是心脏病,会赶快去就医,但是脑中风的症状多样化,很多人以为要半边肢体瘫了才是中风,实际上,早期的小中风(TIA)的症状,有可能只是说话不清、突然失智、拿在手上的筷子掉了,这都是血栓突然塞住造成,但血栓若通过血管后,可能又没有症状了,因而忽略就医。
这些都是因为,民众饮食习惯改变,造成高血脂、高血糖后,在血管中的胆固醇大军,与血管破裂后释出的血小板、发炎物质结合后,形成粥状硬化,产后的血栓就四处跑,塞住心脏血管,就要通血管,若塞住重要位置来不及救,可能就心肌梗塞走了。
而脑中风的形式,因高血压引起的出血性中风也大幅降低,反而是梗塞型脑中风的病人大增,尤其这些沉积物最易堆在大小血管交叉处,如大脑的基底核,就是大小血管呈九十度的分枝处,很容易塞住爆掉,而这个地方就是负责我们的肢体运动、自主及非自主运动的地方,蔡清标说,若血块完整,还能开刀清除,若太大压到底下的脑干,就连动刀都不行了。
呼吸道与心血管症状居冠
而近期台湾的天气一下热到二十五度,没几天就变寒流,对身体的负担极大,气象局预报中心主任郑明典提醒,五年前北极振荡偏正,七天一个天气周期,近五年北极振荡在负值,冬季冷热对比明显,三四天就有波动,让人难适应。蔡清标也说,这种冷热交替,高温血管扩张,低温血管收缩,正常人的血管还可以应付,但对于已有粥状硬化的病人而言,血管弹性不佳的人而言,意外发生的机率就更高了。
特别的是,温度导致呼吸道死亡不大,但就诊人数则是比心血管患者还多,王玉纯解释,呼吸道症状明显,人一不舒服会去看医师,加上有疫苗预防,死亡率自然下降。而近年疾管署在入冬,都会呼吁大家多洗手,多注意卫生,都有助于因呼吸道造的意外死亡。
在寒流来袭时,王玉纯也呼吁,由于脖子、肩颈及腹部最易散热,因此这三个部份要先保暖,戴帽子围巾、手套是基本配备,而一定要多喝热开水,让血液可以流动;而各县市也要启动关怀保暖措施,让低收入户及街友不致于冷出病来。
高温就诊台南居冠
王玉纯也有同时分析,高温对民众的影响,发现连续高温对身体的影响为前三天,就诊人数以台南居冠,原因可能是嘉南平原是农业大县,务农者在日正当中工作而中暑及热衰竭,总死亡风险增百分之五。而肾脏病也受极端气候影响,无论北中南就诊人数都会增加,尤其连续高温出现时,门诊的人数就增加。而每年第一次的高温事件,会增加百分之四到八全病因及百分之十三的心血管急诊就医,连续高温则会额外增加百分之五的死亡风险。
相较于民众对低温无法忍受,欧美人士则对高温热浪难消受,七、八月一到,很多热死人的新闻,国际上研究气候对身体的影响,九成都是在分析热浪对都会区的影响,这还包括病媒蚊的滋生,尤其是登革热,台湾已连续两年万人感染的纪录。
疾管署指出,气候变迁让蚊虫长得特别快速,病媒蚊生长区域拉大、海拔拉深,跨区传染,以威胁东南亚最严重的登革热为例,已发现在欧洲大陆及美国南部,去年还严重威胁新加坡,是非常难防治的传染病。
在全球登革热灭不掉的状况,巴西这个登革热感染大国,又出现新的兹卡病毒,传播的病媒蚊又与登革热相同的埃及斑蚊,更是棘手,全球已36国有病例出现,连亚洲的泰国都有,民众要更加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