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 青花鱼藻纹梅瓶 此器延续永乐时期的造型,表面绘画荷塘鱼藻纹,风格活泼生动。(图一) 一、青花鱼藻纹梅瓶
鱼藻纹包含鱼、莲花、莲叶及水草等内容,是从元代承袭下来的纹饰题材,以前大多画在碗盘或大罐上,到了宣德时期将它画在梅瓶上,并在形纹比例与绘画笔触上作了一些改变。
例如图一为明代宣德时期的梅瓶,此器的形制风格与永乐时期相近,表面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纹饰。瓶身表面共有八丛莲花,四丛较大的莲花分布于中上方,彼此之间各绘一条游鱼,另外四丛较小的莲花位于下方,以上下交错的形态产生前景与后景的空间感,瓶身肩部与其他空白处散布各种水草和藻类,营造出高低远近之感。
由于此器的绘画笔触灵巧,画面生动活泼,成就宣德时期的特色。相同的纹饰亦可见于江西省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所出土的明宣德青花鱼藻纹金钟碗上,提供读者对照的参考。
明宣德 青花岁寒三友纹梅瓶 将松竹梅组合在一起,配合器面的宽窄变化,产生上仰与延展的空间效果。(图二) 二、青花岁寒三友梅瓶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此一纹饰组合早在元代青花瓷上即已出现,到了明代宣德时期,也被用来作为装饰梅瓶的题材。
例如图二为明代宣德时期的梅瓶,此器亦呈小圆口、突圆唇、短颈、丰肩、缩下腹之状,颈部略为收窄,腹部比例较为修长,属于宣德梅瓶的特有风格,瓶身表面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纹饰。
肩部是变形壸门纹边框,框内填画钴蓝与留白圆珠纹,近底部也环绕一圈变形壸门纹边框内填钴蓝和留白圆珠纹,其门尖朝上,与肩部的纹饰互相呼应。宽长的腹部绘画松树、梅花及竹子,枝叶由下向上伸展,配合由窄渐宽的曲线变化,铺陈出向上仰望的感觉。
此款纹饰的题材来自于国画,画面充满人文气息,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青花松竹梅纹三足炉即可作为鉴赏的参考。
明宣德 青花夔龙灵芝纹梅瓶 如意云头内填串珠纹和衔芝龙纹皆是创新纹饰,风格清新而特殊。(图三) 三、青花龙衔灵芝纹梅瓶
龙是青花瓷器常见的纹饰,早期多和云朵、海水波涛组成云龙纹或海水波涛纹,到了宣德时期出现口衔灵芝的龙纹,并将此种龙纹画在梅瓶上。
例如图三为明代宣德时期的梅瓶,此器亦为小圆口、突圆唇、丰肩、长腹下收之状,底下具有圈足,器型比例较为修长,表面用苏麻离青料绘画如意云头纹边框与龙纹。
如意云头纹边框位于肩部和腹底部,内部填饰如意云纹及串珠纹,此种纹样始见于宣德时期。龙纹位于腹部,鼻吻朝上翘起,颈部伸长,身躯环绕瓶身一周,口中衔著一株灵芝,在空中翱翔,也是宣德时期的创新纹样。
类似的衔芝龙纹亦可见于江西省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所出土的明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上,二者皆因题材的变化,予人一新耳目之感。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此器的缠枝花纹种类多、体型小,布局繁复,笔触轻巧活泼。(图四) 四、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缠枝花卉纹从元代开始就是青花梅瓶的纹样之一,它的位置大多处于腹部中段,与变形壸门纹边框、带状花卉及卷草纹等多层纹饰并存一器,但是在宣德时期的梅瓶上,无论花朵种类、尺寸大小或布局都有显著的改变。
例如图四为明代宣德时期的梅瓶,此器的肩部和腹下部分别环绕一圈变形壸门纹边框,框内填饰钴蓝与留白圆珠纹,宽长的瓶腹布满茶花、菊花及牡丹等花卉。花朵的体型较小,彼此之间以波状枝条相连,歧出的叶片和花苞布满器表,在轻巧的笔触带动下,呈现蓬勃生动的风格。
相同的器形与纹饰亦可见于江西省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所出土的明宣德青花茶菊纹梅瓶上。
明宣德 青花红彩梅瓶 此器以高温钴料和低温矾红绘制纹饰,形成青花红彩的创新装饰类型。(图五) 五、青花红彩梅瓶
青花红彩梅瓶是在梅瓶表面上,用高温青花与低温矾红所作的装饰,这二种釉彩的结合也是宣德时期所创新的工艺技法。
例如图五为明代宣德时期的梅瓶,此器的圆唇口和短撇颈皆素面无纹,肩部和腹部布满红色和蓝色的纹饰,其制作过程分为下列几个工序:首先用苏麻离青绘画壸门纹边框内填圆珠纹,并于腹部勾勒缠枝花卉的轮廓,以钴料填满轮廓线外的地子,表面遍施透明釉后高温烧成局部青花,再用矾红于壸门纹边框内外填色或勾画,并于腹部绘画缠枝花卉的纹样,二次送入炉内低温烧制而成。
由于纹饰题材的变化和釉彩的差异,使宣德青花梅瓶的造型与纹饰在统一的基调中呈现多元性的变化。下期将以玉壶春形的执壶为例,说明此一形制的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