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和不确定性管理
OKR为什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驾驭不确定性呢?窍门就在于O和KR的分离。KR是向O迈进的重要阶梯,请注意不是所有的KR汇总就等于O的达成!如果这个汇总逻辑成立,也许你已经找到了确定性,这个时候可能KPI更好,更看重团队的执行力。
当面临不确定性时,如果我们把每个KR的要求看成是影响目标达成的一个因素,则必须认知到以下两点:
1. 没有办法列举出所有可能的因素,每个人看到的目标实现路径很可能是不同的。
2. 目标本身不一定是正确的,在落实KR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调整O。
沿用上面的例子,假设我们的目标O是:「让90后为我们的产品『X』尖叫」,我们做了如下KR的分解:
KR1:90后人群中NPS(净推荐值)达到95%
KR2:同类产品90后人群中占比达到50%
KR3:关于产品『X』的抖音视频转发破10万
上面的KR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数字量化,这也是应该遵守的原则。毕竟OKR仍然是一套量化绩效管理方法,所谓「没有度量,就没有管理」在这里同样适用。在这个例子里,如果KR1达成了,很可能我们确实让90后尖叫了。
然而也可能产品『X』只是性价比高,大家愿意用,并非达到了让大家尖叫的程度,所以我们又有了KR2和KR3。KR2实现过程中我们很可能发现其实让90后尖叫并非是一个很好的目标,我们更希望能够让90后通过我们的产品『X』建立更广泛的社交圈子,于是我们的目标O就会发生变化。
正是由于我们面对的不确定性,所以O和KR的拆解分析促使我们不仅仅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KR),同时也去思考我们定义的问题本身(O)。
拆解KR的艺术
另外在导入过程中常被问大型组织各个层级的OKR该如何制定。比如上面的案例中,市场部门很可能就「继承」了KR1,成为了自己的阶段性目标O,要求完成「90后人群中NPS(净推荐值)达到95%」的目标。然后再分解出自己的KR,比如在4大一线城市完成100%覆盖。
我们提到的O和KR的拆解原则同样适用于分层的OKR设置中。如果我们认为KR1:90后人群中NPS(净推荐值)达到95%,跟市场部门相关,是他们的主攻方向,那麽我们应该牵引市场部门思考如何能够提高NPS(净推荐值)到达这样一个高度。
市场部门很可能提出的目标是:「成为一、二线城市90后网红产品」,随之分解的一个KR可能是「在一线城市将90后NPS(净推荐值)提升10个百分点」。
这里的重要原因是制定每一层级OKR的过程就是大家去更加深入认知问题,和思考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时候。「继承」带来的惰性很大程度上抹杀了这种集体认知昇华的可能。
市场部门很可能认识到组织设定的「让90后尖叫」并非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目标,而简单继承预设这个产品的目标已经是确定性的,当然也就违背了我们采用OKR的初衷!
在面对不确定性环境采用OKR时,一定不要忘记「相关性」的原则,鼓励大家在目标对齐的过程中去持续认知问题,和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OKR和KPI的结合
理论上OKR和KPI都是基于数字来衡量的绩效管理工具,最大的差异在针对确定和不确定性的场景不同。由于很多大型组织业务的形态多样,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迥异,所以可以预期这两套绩效管理方法将共存很长一段时间。
虽然对未来组织是否会存在绩效管理上的「双重模式」表示怀疑。但我觉得在改变现有单一KPI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组织变革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从KPI到OKR一刀切,成熟组织必然存在一定市场和商业确定性。
2.不要节省OKR的讨论过程,讨论本身就是OKR方法工作的核心实践。
3.在同一条业务线(或产品)混用OKR和KPI时需要特别留心,确定的目标或策略用KPI,不确定的目标或策略中用OKR。
4.OKR的实施需要配合阶段性诚实的回顾,不要害怕修改不确定性环境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