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4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历久弥新 震旦博物馆常设展新增展品介绍——玉器篇

博物馆的出现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其诞生和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需求,是随着经济、意识形态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当今博物馆的功能可以大致划分为:收藏、保存、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及社交等七项。但无论是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Ptolemy I Soter)建造的缪斯神庙,还是16世纪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建立的乌菲兹美术馆(The Uffizi Gallery),甚至到1683年设立在英国牛津大学内的阿胥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收藏和展示一直是博物馆发展中不变的主题。

常设展是博物馆成立的必要条件,专注於对历史或某领域知识的记录,也是流传后世的史料及教育资料,是一家博物馆标志自身特色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常设展形式及内容相对固定,同时和常设展配套的研究及教育活动对原创性要求较高。因此,在现今「快餐化」的博物馆建设和展览热潮中,常设展往往被忽视。反观当下,很多业界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忙于引进西方或其他机构既有的「现成」展览,导致博物馆原创精神缺失,热门的展览反复被不同机构引进,缺乏新意,博物馆场馆逐渐沦为场地,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弊端。

震旦博物馆以古器物学为立馆之核心,围绕此核心多年来有计划、有目的的收藏文物,策划展览,对常设展的局部更新及调整从未间断。自2013年10月开馆至今,常设展每年均有调整,希望提供给博物馆忠实观众「常来常新」的参观体验。

 

三楼的历代玉器常设展是震旦博物馆展品数量最多,时空跨越最广的常设展,此展览一经推出即受到各界好评,2013年荣获上海市文物局颁发的「上海市博物馆陈列组织奖」。为了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2017年12月博物馆经过筛选、讨论,从香港佳士得「养德堂珍藏中国古玉器」专拍会场中,拍得红山文化重要玉器两件。这两件玉器为兽面纹玉环及兽形纹玉佩,它们流传有序,多次参加海内外重量级展览,并被相关研究文献着录。2018年4月震旦博物馆工作团队已将此两件玉器精品调整为常设展展品对外展出。

图1_兽面纹玉环图1_兽面纹玉环

此次更新的兽面纹玉环(图一)是红山文化中较为有设计感的一类玉器,这件玉环玉质已经整体白化,玉环外雕琢立耳、大眼、扁阔嘴的兽面,五官特徵和同时期的猪龙一致,1995年曾作为展品展出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群玉别藏」展览之中。

图2_兽形纹玉佩图2_兽形纹玉佩

另一件兽形纹玉佩(图二)也是红山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器物,这件器物长达20公分,实属同类器物中之罕见。兽形纹玉佩整体为青黄玉质,总共包含三个动物形象:中间兽面由涡形双眼、五对牙齿及两个单尖弯鈎组成;器物的左上角及右上角还分别有两只侧面的龙首形象。考据其同类器物的出土信息,得知兽形纹玉佩出土于墓葬中墓主的上臂区域,同时考虑到其具有边薄似刃的勾卷,而推论它可能同斧钺的功能相似,用来标示一定的等级及权利。

常设展是评价一家博物馆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常设展,博物馆就会沦为场地。充分发挥常设展的作用,不断调整优化,才是博物馆历久弥新的秘诀所在。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