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梅瓶是从早期延续下来的传统品类,在造型上以凸圆唇、短直颈和浑圆的腹部,构成秀丽细致的线条,在纹饰上以不同的动植物作相异的布局,产生一元多式的形纹关系,本文即依纹饰题材分类,说明永乐梅瓶的设计。
一、松竹梅纹梅瓶
松竹梅纹包含松树、竹子及梅树三种植物,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用来装饰梅瓶时,大多绘于梅瓶腹部,作为全器的主纹。
例如图一为永乐时期的梅瓶,口沿和颈部留白,腹部分为上中下三层。中间绘画松竹梅纹,一株梅树由下往上生长,枝条左右延伸,朵朵梅花在枝头绽放,其下一丛矮竹,茂密的竹叶连绵成蓊郁的样子,叶片分明俊朗,英姿飒爽。腹部另一侧是仓劲的苍松,三者配合上宽下窄的瓶腹作高、低、横、斜的布局,展现「岁寒三友」不畏风霜、高风亮节的精神。
梅瓶肩部披覆如意云头纹边框,框体内外分别填饰折枝莲花与卷草纹,腹部下方环绕带状灵芝纹,以连续性的环状图案衬托实景般的松竹梅纹,凸显松竹梅纹的写生效果。
二、折枝花果纹梅瓶
折枝花果纹不绘全株,只绘折取下来的部分花枝,是永乐青花梅瓶的主纹之一,由于此类纹饰形体较小,故以群体形态绘于瓶腹上。
例如图二为永乐时期的梅瓶,器表用细弦纹划分三层,肩部是如意云头纹边框,框内框外填饰折枝花卉,上腹部为折枝花果纹,下腹部为壼门纹边框,框内填饰折枝花卉,近底部则是卷草纹。
位于腹部的折枝花果纹包含荔枝、葡萄、枇杷、樱桃、石榴及桃子等果实,主要的枝干由右下方或左下方往上延伸,左右分岔为「V」字形,叶片往上伸展,衬托累累的果实。
由于梅瓶的腹部深长,即使肩部和腹下部已经安排其他副纹,上腹部的器面对于折枝花果纹而言仍然颇为宽广,因此画工将折枝花果纹分为上下二排,彼此交错排列,以群体的形态构成主要纹饰。
三、龙纹梅瓶
龙纹从元代以来就是青花瓷器的主要纹饰,永乐时期也不例外,将其绘于梅瓶腹部,作为全器的主纹。
例如图三为永乐时期的梅瓶,腹部绘画一条龙纹,龙首额头略平,眼睛小而圆,内部用钴蓝点睛,彷佛戴上眼镜一般,龙口紧闭,上唇微翘,头顶鬃鬣和肢肘处的关节毛都如篦纹般整齐飘扬,五爪张开,趾爪均匀如风车,都是永乐时期的特色。
龙身修长如蛇,以起伏如波的姿态环绕瓶腹一圈,四肢前后张开游走。龙纹下方是波涛汹涌的海浪,上方则是飘浮的云朵,呈现神话与传说中,龙能登天也能潜渊的神性。
由于梅瓶的腹部深长且上宽下窄,上方以散列的云朵和留白表现天空,下方以堆叠的海水营造汹涌澎湃的感觉,龙纹居中,呈现天高海阔、迎风翱翔的景象。
四、缠枝牡丹纹梅瓶
缠枝牡丹纹也是元代以来的常见纹样,在永乐时期的梅瓶上,大多绘于腹部,作为全器的主纹。
例如图四为永乐时期的梅瓶,口沿和颈部留白,肩部用双线纹勾勒四个大型的如意云头纹边框,框内填饰折枝莲花,犹如披肩一般,腹部绘画缠枝牡丹,近底部则是卷草纹。
位于腹部的四朵牡丹均匀分布於器表上,花朵采斜角俯视取象,层层花瓣围绕花心为盛开状,细长的枝条环绕牡丹外侧,将其接续为缠枝纹样,主枝两侧歧出许多叶片和花苞,与主枝互相交错,纹样颇为繁复。
由于缠枝牡丹的分枝多、叶片大而饱满,所以肩部采用披肩式的大型如意云头纹边框,框外间隙可供牡丹枝叶伸展,画面因此更加华丽,但是底部保留边框式的卷草纹,具有稳定视觉重心的效果。
五、缠枝莲纹梅瓶
莲纹在元代青花瓷上以折枝或带状形式居多,洪武时期开始以缠枝形态作为主纹,永乐时期沿袭此一做法,将缠枝莲花绘于梅瓶腹部,作为主要的纹饰。
例如图五为永乐时期的梅瓶,口沿和颈部留白,腹部以细弦纹划分三层,肩部和腹下部环绕一圈由石榴、荔枝、枇杷、桃子、牡丹、番莲及菊花所组成的折枝花果纹,腹部绘画缠枝莲花,莲花采斜角俯视的盛开状,一上一下相间排列,花朵之间用细长的枝条相连为缠枝纹样。
由于缠枝莲的花朵较小,枝叶纤细,所以用弦纹将器面分为三个区块,各自绘以纹饰,利用分布疏朗的折枝花果纹来搭配缠枝莲花,营造出清新雅致的风格。
永乐梅瓶以松竹梅、折枝花果、龙、缠枝牡丹及缠枝莲等题材为主纹,搭配分区副纹或通景式的画法,使梅瓶产生各种不同的美感。下期将以玉壶春瓶为题,介绍此一品类的形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