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时期的双耳扁壶仿自伊斯兰地区的金属器,造型虽是外来款式,表面花纹却为中国传统纹样,而且是皇室所需的官窑制品,采「一器一匣钵」的方式装烧,表面纹饰并不相同,除了前二期的四季花卉和花鸟纹之外,还有如本期所要赏析的荔枝纹题材。
此器的壶口小而圆,颈部呈圆形的短管状,腹部呈扁圆形,颈部和肩部附加如意形的双耳,器底有椭圆形的凹足,足内露胎无釉。它的胎体为浅灰白色,釉面薄而温润,并且泛着淡淡的灰青色,都是永乐时期的胎釉特徵。
壶口环绕小圆圈纹,颈部上半部留白,下半部绘画蕉叶纹,肩部装饰放射性线纹与弧形排列的云纹,二者组成披肩式的纹样,双耳勾勒如意纹及卷草纹,腹部绘画荔枝纹,近底部则为海水波涛纹。
荔枝的主干从右向左延伸,分枝与叶片皆作「V」字形开展,硕大的叶片以蓝宝石般的钴料呈现出绿荫深浓的气息,结实累累的果子压弯了枝条,圆熟饱满的果实象徵多子多孙的福气,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
此类器物在台北故宫、北京故宫及上海博物馆都有收藏,虽然数量不多,却是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器物,提供读者监赏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