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1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高温健康拉警报

台湾天气越来越热,日前更打破百年高温纪录,卫生福利部首次启动“高温”预警。医师提醒民众,高温对健康危害相当大,严重者恐危及生命,特别是老年人、肥胖者及慢性病患更应小心防范。

 

台湾今年天气特别热,6月初,就飙至摄氏38.7度,创下120年来单月最高温,卫生福利部更是首次启动“高温”预警机制,提醒中暑高危险群,如长者、婴幼儿、感冒、腹泻或慢性病患者等,应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环境,多补充水分。

 

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入夏以来,全台因为高温热伤害而急诊就医人次已破千,报告显示,急诊病人数量依照气温高低呈现“微笑曲线”,当气温介于15至25度时,病人数最少;若低于15度或高于25度,急诊量就会直线上升。

 

三总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龄表示,高温造成的热急症,只要让患者降温就可以降低死亡风险。最让人担心的是,中暑不自知,延误就医时机危及生命。他解释,散热是人的本能,不过愈来愈热的夏季,高热和潮湿的环境,会导致体温跟著一起上升,排不出去的热气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朱柏龄强调,当体内温度超过人体基本体温摄氏37∼38度,身体器官就会开始遭受破坏。当体内温度达到摄氏40度时,生命中枢就会受到威胁。身体热能无法散发时,刚开始会出现头晕、虚弱、恶心、呕吐、头痛、脸色苍白、皮肤出汗、湿冷、脉搏加快、微弱、晕倒、视力模糊、无法出汗、神智不清等症状,一定要赶快到阴凉处休息,再补充水分。

 

如果患者出现中暑或热衰竭,最好赶快送医。朱柏龄说,抢救中暑必须把握黄金3小时,若没在这段时间内把体温降到38.5℃以下,除了容易产生横纹肌溶解,患者还可能出现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若患者在郊区,最好先把上衣脱掉,在患者身上喷水、搧风,降低体内温度,状况好转时再到医院就诊。

心血管疾病小心防范

高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杀手,研究发现,急性热伤害会影响心肌功能,高温会造成压力,使血管收缩,引发心肌梗塞。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在高温环境下活动。

 

国外有愈来愈多研究发现,心肌梗塞与气温变化有关,闷热天气脱水加上运动可能也有影响,心肌梗塞主要症状为胸闷有压迫感,但可能只维持数秒就好转,若1周内症状出现2次以上,就要高度警戒。若出现上腹痛、呼吸困难喘不过气,也可能是前兆。

 

天气热,很多人躲在冷气房,朱柏龄认为,室内外温差大,血管扩张又收缩,容易发生头晕或造成心脏负荷,建议出入冷气房前要在阴凉处做温度缓冲,在冷气房也可披件外套;除此之外,户外工作者最好每1小时在遮阴处休息10到15分钟,并要保持充足饮水。

看尿液颜色补充水分

预防热急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在高热环境下活动时,一般60公斤成年人,1天至少要喝3∼3.5公升的水,最好定时补充而不是渴了再喝。台湾野外地区紧急救护协会副理事长王士豪建议民众,在3∼3.5公升的温水里,500CC的水可添加运动饮料粉,因为只喝水会造成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引起抽筋、热痉挛等不适症状。

 

很多人会问,不渴也要补充水份吗?王士豪解释,夏天容易大量流汗,一定要随时补充水份,等到渴了再喝,表示身体己经缺水了。他建议民众也可以从尿液颜色判断,身体是否需要补充水分出现无尿或尿液呈现深褐色、深黄色,代表水分不够,建议多补充水分;尿液呈现浅黄色或清澈无色,表示水分已经足够,无须大量补充。

 

民众也可以透过呼吸味道察觉身体是否有缺水的警讯。朱柏龄表示,当身体缺水,口中能杀死细菌的唾液也会减少,因此呼吸时就会出现异味。此外,“捏皮试验”也能测试身体是否缺水,民众可捏捏看手背皮肤,正常状况下,手一放开手背皮肤应该会立即弹回。

 

如果捏了放开数秒,手背皮肤仍皱缩不弹回,代表身体已严重脱水,必须赶快喝水,如果意识还清醒、只是感到疲倦,就应赶紧回家休息,如果持续感到昏沉、不舒服且体温升高,就应就医。

大热天,躲树下吸“毒气”

高温多喝水、注意防晒外,最好不要在树荫下乘凉,以免吸进“毒”气。长庚毒物室研究团队表示,根据研究树木在35℃气温下,释出的芬多精是平时10倍,一旦空气中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时,芬多精和树木释出的挥发有机物异戊二烯结合后,会形成臭氧,影响健康。

美国的研究也发现,夏天洛杉矶的臭氧浓度很高,尤其靠近树林地方。当天气热时,树下的臭氧浓度最高,芬多精是在和空气污染物结合后才会形成臭氧,这些空气污染物多来自都市的汽机车及工厂排放出的废气,若在空气清新的山区,反而可多吸收芬多精,它具减压、减缓疲劳、有助健康。

 

长庚毒物室研究团队提醒民众,防高温吸入“毒气”,夏天不要做以下几件事:

1)天气热时,不要在树下乘凉,或停留在树木附近,以免吸入臭氧。

2)车子在太阳下曝晒后,开车前应先摇下车窗散热再进入车内,并将空调系统先开到车外循环,10分钟后再开车内循环。

3)车内尽量少放芳香剂等物品,以免遇热散发出有毒的有机溶剂。

4)车内尽量少放瓶装水及塑胶水瓶,以免遇热释出微量塑化剂。2010年,—篇发表在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rospectives)期刊的论文,研究人员认为市面上之瓶装水多为PET材质,于高温下有微量塑化剂释出的风险。

夏天,这些人要小心!

台湾气象局预测,今年气温可能飙到40度;朱柏龄提醒民众,对抗高温最重要的是多喝水,远离高温环境,特别是以下中暑高危险群,更应小心防范。

1 户外或锅炉工作者,如建筑工、路边停车收费员、农夫、厨师等。

2 马拉松跑者。

3 服用感冒鼻塞药、肠胃炎药物者,会抑制排汗。

4 锁在未开空调汽车内的老人、小孩。

5 住公寓大厦顶楼,未开冷气或无适当通风。

6 体型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易散热,高温环境下应多喝水。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