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者视点的设计主要见于战国晚期-汉代的兽形纹剑饰玉上,这是因为剑饰玉有著特定的功能与镶嵌位置,当它们随著剑体佩挂在人的身上时,由高至低的落差引导旁观者产生相异的视线,所以古人在安排剑饰玉的纹饰时,会将观者的视点考虑进去,形成特殊的设计。
一、剑饰玉的组件与位置
“剑”是古代的兵器,常用铜或铁铸造而成,西周时期开始用玉石装饰剑柄,到了春秋时期更为普遍,陆续发展出如图一玉质的剑首、剑琫、剑璏及剑珌等四个品类,并于战国晚期形成四件一组、同时使用的套装形制。
例如图二为战国晚期-汉代的玉具剑线绘示意图,剑柄顶部镶嵌玉质剑首,剑柄和剑身之间隔著玉质剑琫,剑鞘中间綑绑著玉质剑璏,下方则以玉质剑珌为底。剑首、剑琫、剑璏及剑珌同时安装在剑体与剑鞘上,就是战国晚期—汉代全套剑饰玉的标准形制。
当玉具剑佩挂在人身上的时候,情况如图三所示,此器为战国晚期—汉代的铜人,铜人身上佩著一把玉具剑,剑上镶嵌著全套剑饰器,由上至下依序为剑首、剑琫、剑璏及剑珌,旁人观看这把剑的时候,视线也会配合剑饰器的位置由高至低的上下移动。
这种视点的变化,深深影响了玉质剑饰器上的纹饰设计,尤其是面向旁观者的剑琫、剑璏及剑珌三者,常以兽形纹为饰,为了呼应旁观者的视点而有不同的形象。
二、玉剑琫设计:正前平视像
玉剑琫位于剑柄和剑身之间,轮廓近似“凹”字形,器身中间最厚,表面隆起一道中脊,中脊两侧逐渐倾斜,至左右两侧最薄,内部透穿一个矩形的中孔,用来插嵌剑柄。
由于剑琫的位置较高,旁观者可以直视,所以玉剑琫上的兽形纹是采用从前方平视的正面像。例如图四之(A)是剑琫兽形纹的完整图示,此器表面以隆起的竖脊为中轴,由上至下雕琢横眉、圆眼及鼻吻作为兽面,兽面两旁用纵向与横向的云纹和谷纹表示蹲伏状的四肢与足爪,构成正前方所见的动物全貌,此种形象的肢体安排,正是配合“凹”字形器面所做的设计。
玉剑琫上的兽形纹有的比较繁复,有的比较简单,其演化趋势如(B)图所示,原本象征肢体和足爪的涡卷状云纹及谷纹,改变为方转式的几何性图案。其后更进一步如(C)图所示,眼睛消失,横眉和竖鼻也改为方转式的纹样,形成抽象化的纹饰风格。
三、玉剑璏设计:高空俯视像
玉剑璏固定于剑鞘中上方,轮廓呈长方体,器身两端向下弯卷,中下方突出一个矩形的系绑孔,系绑孔的外底用黏胶与剑鞘相黏,再用细绳穿入孔中,把玉剑璏和剑鞘紧紧捆绑在一起,孔内还可穿绳佩挂。
由于玉剑璏的位置比剑琫低,旁观者可以从上向下俯视,所以玉剑璏上的兽形纹是选取动物爬行时,从高空俯视下的全貌。例如图五之(A)为剑璏兽形纹的完整图示,横眉、竖鼻、圆眼的兽面位于器表左端,其余布满浮雕云纹、谷纹及如意云纹等纹样。各种纹样以左右对称、横竖相连的形态排成一组,然后再一组一组连接成动物的身躯和腿部,而穿插在器缘处的四个谷纹则象征俯视下的四足,犹如兽形动物迈开脚步的爬行之状。
此一高空俯视下的爬行全貌也有简化的趋势,首先如(B)图所示,四足简化,云纹、谷纹及如意云纹的排列趋于规整繁密,已经没有跨步行走的肢体力量;其次如(C)图所示,四足退化消失,躯体被规律性的云纹取代。
四、玉剑珌设计:斜角俯视像
玉剑珌位于剑鞘下端,轮廓呈上窄下宽的梯形,器身中间最厚,左右两侧最薄,顶部近似梭形,上面钻凿三个镶嵌孔,供剑鞘插嵌固定之用。
由于玉剑珌位于全器的最下端,旁观者必需微微侧倾来看它,所以器表上的兽形纹大多采取斜角俯视下爬行动物的全貌。例如图六之(A)所示,兽首位于上方,横眉和竖鼻连成T字形,直角处勾勒双眼,兽须微翘,呈头部上仰之状,身躯以左右对称的形式排列成俯视下的状态,位于两侧的纵向云纹象征跨步行走的四肢。
此一斜角俯视下的动物全貌也有简化的趋势,例如(B)图所示的玉剑珌上,方转式的勾连云纹依左右对称的形态排列,纹饰布局与(A)相近,但是上方的横眉、竖鼻、直角眼及兽须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兽身一致的勾连云纹,其纵向与横向的穿插布局呈现几何化的风格。
剑饰玉上的兽形纹饰,配合器形和旁观者的视点变化呈现不同形态,让器形、纹饰及观者产生奇妙的联系,是古代玉器中匠心独运的设计。下期将进入样稿组装的专题,介绍各式各样的组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