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86年,德国人Karl Benz发明了全球首台引擎驱动汽车,人类移动、交通的方式,就正式迈向机械挂帅的工业时代,再也无法回头!虽然汽车真正普及民生,是在20世纪初期福特(Ford Motor Company)等大厂推波助澜下才真正达成,距离今日也不过短短一百年,但是汽车的出现,却对整个20世纪的发展有著革命性的改变。
正当我们已习惯目前各种汽车的使用方式与样貌,不断变换的潮流,却也正悄悄改变著未来地面交通的种种可能性
迷你车 大行其道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台湾之外的许多地区,小型汽车其实独领风骚,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像是法国雷诺汽车(Renault)推出的电动车Twizy,乍看之下造型可爱得如同玩具,而且仅容两人共乘,一次也只能跑一百公里,但由于售价相对低廉(起价约七千英镑),而且节能、减碳、方便停车,因此推出后大受欢迎,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销售成绩不俗,激起各车厂切入小型车的兴趣。
智能型充电 强调聪明自主
除了汽车往极大与极小两端蓬勃发展,还有一些具前瞻性的未来设计变革,可在201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创新奖项中,嗅出蛛丝马迹。
这其中令人相当惊喜的一个概念设计,是德国BMW所推出的智慧型家用汽车充电系统(BMW i Home Charging Services)。正当电动车与油电混合车产业为充电便利性与电池技术面临瓶颈而伤透脑筋之际,BMW提出的新概念设计,既降低了充电成本,也将正当红的家用太阳能系统整合进来,因此大受瞩目。
这套首次由车厂推出的便利整合系统,配置一套软件管理平台,可即时监测天候与太阳能供电状况;在阳光普照、家用太阳能板能发电时,会自动为电动车充电,也可将太阳能保存起来转供家用,让使用绿色能源更便利。如果无法使用太阳能电力,系统也会主动查询即时电价,选择在最便宜的时间带进行充电(目前许多国家都有尖峰时间电费较贵,离峰时间电费较便宜的区别)。
如果是在美国,这样的价差,一年最多可省下800美元,相当于台币2万4千元。而且根据推估,只要在屋顶有25平方公尺(7.5坪)的太阳能板,就可产生足够动力,让电动车行驶3万2千公里(年平均数字),省下不少油资。这项设计预计在2016年上市。
大型车 再度进化
而与小型车完全背道而驰的,则是大型休闲车再次兴起。像是德国Niesmann Bischoff公司推出的Arto系列,便因重新诠释旅行拖车的设计而备受瞩目。这类型产品,把「车」当作「家」来设计,因此车子开到哪里,就能在哪里日常起居;客厅、厨房自不在话下,配备浴室、寝卧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在西方始终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这款Arto系列的设计,将空间、外型整个流线化,也让旅行拖车更精致、更具质感,因此获得红点设计奖肯定。
汽车App软件 搭配穿戴装置
不只充电装置锐意革新,BMW更特意强调整合型的智能生活解决方案,一款新推出的App,同样在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大出风头。这项称为BMW i Remote App的设计,是与韩国三星电子Gear S智能型手表结合,让穿戴式装置能进行更多运用。这个创新的app可直接以手表控制使用者的BMW爱车,从手表就可查询电动车的电力存量、充电状况、以及充电所需剩余时间;也能细查车门、车窗、行李箱是否关妥无虞。更贴心的是,透过App遥控操作,即使在寒冷冬季,也可在取车前先将暖气开妥,就算车子还接著电源,也不会影响充电过程。如此细微贴心,将高级房车的使用尊贵感,更往上提升一个等级。
伦敦双层巴士 兼顾功能与美感
不只自用车的相关科技令人啧啧惊奇,大型公共载具也不断演进。近期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经历55年深远历史后,伦敦双层公车再度进化。还记得上海世博会时吸引了万头钻动参观者的英国馆「种子圣殿」吗?创作这座巧妙建筑的设计家希斯维克(Thomas Heathwick),就担起重责,为已成伦敦移动地标的红色双层巴士改头换面。
瞧!自2012年便开始驰骋在伦敦街头的新型公车The New Routemaster,虽然还是保留同样的鲜艳色彩与双层构造,却再次引进车尾脍炙人口的自由上下平台;不过仔细一瞧,整个车体与车头都更流线时尚了,车内举凡楼梯、车门、停车钮,甚至栏杆配置、搭乘动线都更流畅。
此外,它不只外型改变,面子、里子都兼顾。为了让街头更环保,伦敦市府让新上路的双层公车采用(柴)油电混合系统,试图减少40%石油使用量。一口气六百辆新型双层公车的采购合同,也创下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油电混合巴士订单纪录,等到2016年整个完成交车,伦敦的街头风景,也将变得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