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1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从《经济学人》,看全球博物馆发展趋势

从《经济学人》,看全球博物馆发展趋势

世界知名的《经济学人》周刊,在2013年12月的特刊中,以文化为专题,做了全球博物馆的趋势观察。震旦博物馆很荣幸地,被报道为中国民营博物馆的成功范例之一。

已有170年历史的《经济学人》,在全球每周发行140万份,是世界上最具权威、也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周刊。每年底,《经济学人》都会根据当年的政经局势,规划重要的专题报道。面对多变的2014年,在2013年底的特刊中,以“欢愉的神殿”为主题的五篇博物馆趋势分析,别具意义。

博物馆是一座欢愉的神殿

博物馆是一座欢愉的神殿

博物馆(英文Museum),源自希腊文Mouseion,原意是:礼拜缪斯的神殿。缪斯女神掌管人间的九大艺术,赋予人类知识与灵感、鼓舞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博物馆自然成为文明展示与文化梦想的最高尚场所。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博物馆代表着老旧、无趣,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直接关系,然而少数成功的博物馆却改变了我们的认知,这些博物馆主题广泛、生动有趣,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历史、科学类的博物馆。例如:德国的面包博物馆、澳洲的人类疾病博物馆、土耳其的纯真博物馆等。这些新主题中的最大亮点,是当代艺术。

当然,博物馆的基本功能还是作为收藏与学术的展场,但也逐渐成为公众思考与孩童嬉戏的场所,然而博物馆毕竟兼具着多元教育的功能,而不仅仅只是艺术品的陈列。英国泰特美术馆馆长的观点是:博物馆越来越像是个百宝盒式的广场。今天,人们不再需要经由旅行来看世界,大家都是以电视及互联网的方式来获取信息,那么在博物馆内的文物信息已经唾手可得之际,人们还有什么理由非来博物馆不可?

在发达国家,社会上的各个利益团体对于博物馆各有其不同的期望,博物馆既是城市的象征地标与观光亮点,也是让衰退城市起死回生的魔杖,媒体乐于报道在这些地区所举办的精彩展览;富人则在这些展览中找到公益资助的可能性;而年轻人在埋首电子游戏无聊之际,也可以流连伫足于另一个新奇有趣的地方。

在发展中国家,博物馆被视为是文化理念的象征,是国家叙事与人民教育的场所,当然更希望能以文化的精彩内涵来吸引观光客。在卡达与阿布达比,现在正在抓紧建设新的博物馆,就是希望能吸引欧洲、俄罗斯与南亚的旅客,到中东海湾地区来观光。

以往,博物馆都承担着神圣的目的,甚至有人认为无需讲述艺术作品或阐明内容,纯粹倘佯于有如神殿般的环境中,就是最美好的文化熏陶。1977年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的开幕,彻底打破了这个迷思,其张扬的后现代建筑风格、怪异的外观、新奇的展厅、有趣的当代艺术展览,在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朝圣者前往膜拜。现在的博物馆必须魅惑参观者的感官,远胜于去教育参观者的智识,因而创造出以知性与感性交融、富有创意的公共节目,以引吸更多的年轻群众,乐于来到博物馆这个欢愉的殿堂。

此外,由于全球景气不佳,博物馆也已经无法完全仰赖政府的财政支持,它们都必须努力争取企业与个人的赞助捐赠。有的博物馆还以出借馆藏展品、提供顾问服务等方式来筹措财源,例如:大英博物馆与2016年开幕的阿布达比Zayed国家博物馆已签订合作,每年可以赚取1000万英镑的收入。而为博物馆之友所设计的不同会员方案,也让社会上的富人与一般大众,都可以有机会来支持博物馆的长远发展。虽然全世界多数博物馆都面临经营困难的窘境,新的博物馆还是陆续开出,在西方国家,多半是以当代艺术为主,这似乎是博物馆目前经营的最大卖点。

毕尔包效应

1997年西班牙毕尔包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分馆开幕,创造了一个奇迹与神话:一个活力充沛的市长,以一个新建的博物馆扭转了这个城市的命运。在开幕后的三年内,观光客为毕尔包地区政府增加一亿欧元的税收,这不仅可以回收博物馆的全部建设成本,还带来其他更大的经济效益。世界上其他缺乏历史文化与古迹的城市,都把毕尔包当作一个成功的模式,努力学习如何运用想像力,以文化效应去达成城市的愿景。但是,并非每一个城市的新建博物馆都会成功,展馆长久空置或者观众稀疏的情况,比比皆是。

当代艺术的新馆与新信徒

2003年萧条的冬季,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气候计划”的艺术展,在涡轮厅这个长约150米,宽23米,高35米的超级巨大空间里,天花板高悬装置由无数镜子、二百盏灯具反射构成的一轮人造太阳,五个月的展期内,吸引了超过二百万好奇的参观者来到这里,在温热光线与糖水混合的甜美迷雾中,如梦似幻地欢聚取暖。这个空前成功的展览,为2000年才开幕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创造了全球的知名度,也缔造了一个策展的最经典案例,那就是:经由艺术家的想像力与科技结合,为参观者营造出一种深度体验的新感受,这就是大众所喜爱的当代艺术形式。

当代艺术之所以迷人,是在我们熟悉了电影、电视、电脑、互联网的生活方式之后,艺术家们混合使用各种视觉语言,用新的创意表现,让艺术不再只是悬挂在墙上的作品,一切的创意开始鲜活、生动、有趣起来,加上题材如此宽广丰富且触动人心,因此,许多城市新设的博物馆,多是展示当代艺术的美术馆。而知名的传统博物馆,也都开始建设新展馆用来收藏并展示当代艺术。例如: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也将另设新馆,用来陈列19世纪欧洲绘画的现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藏品。在英国牛津大学,拥有330年历史的Ashmolean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即将兴建当代艺术的新画廊,并与知名的美国收藏家冠名合作,设置新的展厅。

在19世纪的美国,富有的慈善家有责任为社会设立博物馆,在当时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传统。因此,博物馆的董事会成员经常都是那些最大的赞助者。相对的,这些赞助者也在博物馆的平台上,享有独特的艺文社交圈,并被标志为重要的艺术收藏家。

近三十年来,全世界的中产阶级兴起,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理财顾问就建议这些富有的客户,要分散他们的投资组合,其中当代艺术品就成为普世公认的投资标的,因此,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不断攀高,也就不足为奇。

从全球十大热门当代艺术博物馆,在2012年的全年入馆统计人数来看,第一名是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530万人;第二名是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370万人;第三名是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 270万人;第十名是东京的“森”美术馆也有110万人。从这些数据可见,当代艺术对社会大众的强大吸引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也难怪传统的古艺术博物馆或者新设的博物馆,都不敢忽略当代艺术与其日益新增的信徒。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古今文化与东西文化都快速的再融合与再转变。今天,当代艺术成为公共需求的艺术主流,也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直接反映社会现象、共同触动心灵、激发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普世媒介。

中国博物馆的建设狂潮

2009年中国国务院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级,在十二五计划中,文化成为支柱型产业,因此,博物馆也成为全国省市的建设重点。政府官员们都知道,在全世界伟大的城市里,都有非常重要影响力的博物馆及美术馆,中国正需要以此来展现悠久文化的辉煌,同时也作为年轻世代的教育平台。

这一波博物馆的建设狂潮中,令人担忧的却是,不少量体巨大的博物馆在硬件设施完备后,依然忽略更重要的典藏系统、展览规划、人才教育、管理制度与社会推广办法。

《经济学人》的文化主编在中国的考察期间,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人们对文化的强烈渴望,也见到年轻艺术家们不断地从传统艺术中,寻找当代的表达形式。例如:当代水墨在中国与国际市场上,都受到关注且有良好的回响。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小、公私立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软件跟不上硬件、经营定位不够明确、全年常态活动不足、对社会大众的服务不具吸引力等。以《经济学人》的这次观察,认为目前软硬件兼具的成功案例有三家,分别是:北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的外滩美术馆,以及收藏中国古器物的上海震旦博物馆。

博物馆的未来策略――如何满足快速增长的大众文化需求

在巴黎的卢浮宫里,每天有三万人涌现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画像前。若依照人潮即是钱潮的理论,博物馆不只是守护国家文物、传承历史文化,为社会大众提供教育学习、生活休闪、思考创想的场所,更是推动城市经济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基地。博物馆的成功本身就隐藏着无限的社会价值,以及文化创新的商业机会。

并非只有大型的、国家级的博物馆才能引领风骚,有些小型的、具特色的博物馆,在富有想像力与创造力的领导者专注努力之下,同样获得大众的关注与好评。咨询各国博物馆馆长,哪一个才是他们最喜爱的博物馆?多数人的答案都是:由安藤忠雄设计的日本“直岛”美术馆。因为“直岛”美术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作品,而参观者必须乘船抵达并且停留过夜,因此,那些精心设计的艺术装置,让人在无比安静的环境中,由然生出不同的感动。

博物馆经营的核心关键,是要在历史文化中发掘出现代价值。因此,在博物馆的发展策略中,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往往比金钱更加重要。因为一件有意义的馆藏,不仅可以帮助博物馆走出国门、提升知名度,也可以帮助另一个博物馆,带来新的参观人潮与商机。

大英博物馆馆长相信:博物馆具备一种推动世界和平的力量。近期,大英博物馆借展于印度孟买的一件古波斯器物:“居鲁士铭筒”,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是一件公元前六世纪的泥制圆筒,上面所刻写的楔形字文书记载着:古波斯帝国创建者居鲁士大帝,在攻陷巴比伦之后,宣布释放所有囚犯与奴隶,让他们返乡,并且可以将不同信仰的神像,重新安奉于原来的神庙中。这项器物所铭刻的史实,被视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权宣言。如果每一个展览都能够引发人性的共鸣,捕捉参观者的想像力,这样博物馆就会有光明的未来。

2013年7月30日《经济学人》文化主编费尔梅塔·洛柯女士(Fiammetta Rocco)来到震旦博物馆,在采访与交流的过程中,洛柯女士仔细的聆听与观察,并随时将她的见闻记录在笔记本上。前后五小时她始终神采奕奕、优雅端庄,专业且好学的精神令人敬佩。

她所询问的问题非常广泛而直接,包括:博物馆的创办理念、馆藏体系与布展思维、团队组织与社会推广、震旦博物馆为何参与威尼斯双年展、未来新展厅的发展定位、博物馆建设的现象与问题等等,由馆内事务扩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等问题。在深入且愉快的交谈之后,她对陈董事长经营什么样的事业也甚感兴趣,于是我们也带她参观震旦家具展示中心,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参访次日,她特地来函向博物馆同仁致谢,并表达对震旦博物馆的肯定与赞许。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