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器属于低温釉彩之类,因为釉料之中以铅化合物为助熔剂,并加入铜、铁、钴、锰、锑等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即可烧制出缤纷的釉彩。
此一彩类最早流行于唐代,是中原地区王公贵族与富贵人家常用的随葬明器。唐代灭亡之后,三彩器继续在北方地区流传,辽代和金代的窑厂都有生产,独特的造型与装饰风格富有民族性的特色,为中国陶瓷史缔造璀璨的篇章。
一、唐三彩盘
唐代三彩器主要作为陪葬用的明器,为了让逝者享有生前的尊荣,器型品类十分丰富,计有人物、动物及器物三类。
人物俑包含文臣、武将、仕女、仆役、艺伎、胡人、妇孺及天王,动物俑常见马匹、骆驼、牛、羊、狮子及老虎,器物则有碗、盘、壶等器皿,文房器具及房屋模型等等。
例如图一为唐代的三彩宝相花三足盘,此器由伦敦维多利亚亚伯特博物馆藏,盘口外翻为折沿状,器壁圆弧向下收窄,腹部稍浅,底下具有三足。盘面以宝相花作为主要的纹饰题材,配合器身的曲折变化装饰不同的色彩和纹样。
此器的胎体和宝相花纹采模印法一体成形,先送入窑内烧制定型,然后用白色、绿色及褐色的低温釉料,勾勒三角折线纹和圆点斑纹,绘画花朵的轮廓及蕊瓣等细节,低温烧成花团锦簇的纹样。
二、唐三彩罐
唐三彩是蜚声国际的彩釉陶瓷,除了丰富的器型品类和栩栩如生的人俑与动物之外,表面上的釉料因流动性强而产生的绚丽色彩,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例如图二为唐代的三彩盖罐,此器为日本东京博物馆藏品,罐盖呈覆盆形,盖缘外展如平檐,盖顶有宝珠形钮,罐体的口沿微敞,颈部较短,肩部圆缓向下倾斜,腹部圆阔,形制颇为饱满。
盖罐的胎体用白色黏土制作,先送入窑内烧制定型后,施以褐色、绿色及白色等釉料,低温烧制。由于釉料遇热往下垂流,彼此互相浸润渲染的结果,色彩斑驳错落,淋漓自然。
唐代三彩器包含黄、绿、蓝、红、紫等颜色,搭配刻划、印花或塑贴之纹样,呈现缤纷华丽的风格。
三、辽三彩盘
契丹族从南北朝以来,即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建国之后学习中原烧造陶瓷,产品除了白瓷和黑釉之外,还有低温釉陶,其中有单色釉陶,也有承袭唐代三彩传统的多色釉陶,俗称「辽三彩」。
辽三彩的器型品类有碗、盘、壶、水注及佛教造像等等,以碗盘的数量最丰富,釉色则以褐、绿、白三色为主,搭配印花纹饰上色,色块分布比较独立,釉色略微晕散,盘心花纹采上下左右的对称形态布局。
例如图三为辽代的三彩印花盘,此器于内蒙古赤峰市缸瓦窑的产品,盘体呈圆形,盘内的印花纹饰与胎体造型一起用模印法压制而成,表面施加褐、绿、白等低温釉料,釉色呈团块状,并有纹色相杂的现象。
将辽三彩与唐三彩并列比较,可以发现辽三彩的釉色没有流淌、浸润的效果,反而是配合造型纹饰块状分布,且产品形制属于日常生活用具,与唐三彩作为随葬明器的功能不同。
四、金三彩瓶
金代是女真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先后与辽朝、北宋对峙多年。早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其陶瓷产品归为宋代,近年来才区分开来独立讨论。
金代陶瓷业的发展与版图扩张的幅度息息相关。女真人原来是辽朝的藩属,定都建国之后于1125年灭辽,随即据有辽朝的各个窑场,1127年灭了北宋之后,北方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等知名窑场都被金代所掌控。
虽然这些窑场曾经因为战乱而萧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安定与发展逐渐复苏起来,生产内容包含白釉、黑釉、酱釉、青釉、钧釉、茶末绿釉、白地黑花、红绿彩及低温釉陶等等,其中包含多色并饰的三彩器。
例如图四为金代的三彩刻花瓶,此器是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品,瓶口外翻为折沿状,颈部长而收束,肩部斜溜,腹部朝外扩出,底下具有圈足。表面施以黄、褐、绿、白之低温釉料,正是金三彩的典型呈色。
五、金三彩枕
金代三彩器主要是三彩盘、三彩瓶、三彩枕及三彩盒等日常用品,制作工艺以辽代和中原瓷业技术为基础,融合金代文化与审美观念,开创出新的特色。
例如图五为金代的三彩孩童戏莲纹枕,此器由山西省侯马市金明昌七年墓出土,胎体先上一层白色化妆土,表面刻划孩童和莲花等纹饰轮廓后,高温烧制定型,再于轮廓线内加填黄、绿、白之釉料,低温烧成三色釉彩。
由于釉料的流动性小,并且按照阴刻线纹填入,釉色分布与纹饰图案结合,人物花卉的形象清晰自然,画面显得规整雅致,呈现金三彩的特色。
综上所述,三彩器的发展随着时代环境而改变,产生渲染华丽、块状分布及规整雅致等不同的风格,值得仔细比较与监赏。下期将以宋元时期的景德镇窑为题,介绍青白瓷与青花瓷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