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是由申报馆发行的一份旬刊,每月三期,发行自1884至1898年,共528期,约4665幅画作。它并非是中国第一份画报,但在中国石印画报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正如现代文学家阿英在其《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中所写:因《点石斋画报》之起,上海画报日趋繁多,然清末数十年,绝无能与之抗衡的。
《点石斋画报》最早的旬刊存世已不多,现存多为后来的合订本。图一为一期旬刊的残本。图中可以看出,画报为线装本,算上散佚作,原应共有八幅画作。每一期画报的制式也并非完全相同,部分会以连载的形式刊登《淞隐漫录》等附录,个别还有附赠画像立轴,如逢年过节的吉祥画等。
《点石斋画报》是以新闻为主题的画报,如图二为画报第一期第一幅画:《力攻北宁》,画面内容是中法战争中的北宁战役。当时中法战争引起了民众的普遍关心,民间画坊产出的一些相关画作也颇受欢迎。申报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动向,顺势推出了《点石斋画报》,并将北宁战役作为第一幅画的内容。跟民间画坊相比,申报馆在新闻资源和印刷技术上拥有巨大的优势,所以《点石斋画报》的成刊和风靡也就水到渠成。
从现代研究的角度来看,画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六个主要话题:时事纪要、海外奇闻、洋场新貌、社会新闻、民风世相及乡闻轶事。
从现代研究的角度来看,画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六个主要话题:时事纪要、海外奇闻、洋场新貌、社会新闻、民风世相及乡闻轶事。
「时事纪要」这一主题反映的是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尤其聚焦外交新闻与战争。这些报导往往不追求完整性,从中可以发现许多中法战争、甲午海战等战役的事件片段。而部分画中还附有一些立场性的评论,富有爱国情怀(图三)。
「海外奇闻」这部分的内容聚焦于国外发生的新鲜事,关注时新科学发明,但画面多根据传说听闻,再加上想像猜测来进行重构,所以往往失真(图四)。在这些画中,潜水艇被描绘成了一个单纯的带电器设施且能下水的卵形容器,而布鲁克林大桥的画面中被加上了中式的山水,爱迪生发明的闹钟则带有一个大叫的头颅,以示自动发声的功能。
「洋场新貌」反映上海租界的发展和重大事件,多为租界里西方人的事务和活动,如赛马、消防队等,异于传统的中国城镇景观。「社会新闻」包括本埠与外埠的新闻,多关注交通事故、安全事故、警民矛盾、也有不少关于流氓、狎妓的事件。「民风世相」和「乡闻轶事」则多发生在市民之间,有风俗习惯、八卦异闻等内容(图五)。
如果让现代人阅读《点石斋画报》,多少会觉得有些不适应,甚至过时。然而仔细想想,这种以图叙事的形式从晚清到现在,其实从未消失。从前的石印画报,现在的图解推文,尽管阅读习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但当你滑动手机萤幕,阅读图文资讯时,或许也和20世纪的人们购买和翻阅画报时的心情并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