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9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一件玉带钩的前世今生 浅谈震旦博物馆藏战国兽首玉带钩(三)

震旦博物馆藏+战国兽首玉带钩震旦博物馆藏+战国兽首玉带钩

浅谈震旦博物馆藏战国兽首玉带钩(三)

上一期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战国带钩的造型分类和功能,使各位对带钩这一古代实用器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在这一基础上又着重针对震旦博物馆藏兽首玉带钩的独特造型和设计巧思进行了分析。本期文章会分析其自身特徵中隐含的地域资讯,探寻这一流传了千年之久器物的原生之地。

一、造型与地域属性

首先从器物的造型资讯入手。造型除了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之外,同时也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经常可以发现某一种造型的器物仅仅在特定的区域内得以流行。因此,观察器物造型特徵并将其同出土实物进行对比是判断地域属性的关键所在。根据以上对兽首带钩的造型分析,我们得知其为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的长牌形带钩。如果长牌形带钩分布的区域比较明确,则可以推断出兽首带钩的地域属性。根据王仁湘先生的研究,长牌形带钩大致有两个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域:一是楚墓中发现较多;二是三晋及周都地区,此外战国秦墓、韩墓中仅有个别出土。所以,如果单一从造型特徵入手,我们可以锁定兽首玉带钩原先的出土地可能为楚地或周都三晋等中原地区。

图1_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战国早期十六节龙凤形玉饰。图1_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战国早期十六节龙凤形玉饰。

二、工艺与地域属性

其次可以从制作工艺方面入手。在技术交流相对缓慢的战国时期,一种工艺从诞生到全国范围的流行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根本无法流行全国而仅限于地区内部发展。因此器物的制作技法也是判断其地域属性的一条线索,如果兽首玉带钩体现出的某种加工工艺具有地域性特色,那麽我们同样可以在工艺层面上推导出其原先的出土区域。兽首玉带钩上最具有特色的工艺无疑是那个悬有兽面的活环。玉器中使用链环的技术可以追溯至晚商时期江西省新干大洋洲墓葬出土的一件玉羽人,这件玉羽人头部雕琢三个相互套嵌的链环,链环活动的范围较为有限。至春秋时期则出现了活动较为灵活的链环,如江苏省吴县通安严山王陵出土的一件拱形玉饰,其左侧就雕琢一个活环。纵观战国至两汉的玉器,活环也不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技法,这大概和它的制作难度相关。因此可能只有部分地区的工匠掌握此项技术。目前大致可知战国至西汉时期装饰活环的玉器发现共计十二件(图一),透过对它们的统计,可得知活环加工工艺到战国至西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形制上来看又可细分为两大类:一是活环附着于器物之上,起一定的装饰效果,通常为圆环,偶有装饰扭丝纹(图二);二是活环附着于器物的两个部分之间,起连接效果,通常链环的横截面呈方形(图三)。总体来看两种技法虽形制上有所差异,但其去料掏空成环的基本工法则存在一定共通性。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形制其对工法的要求更为考究,经常会采用「一体成型」的雕琢技法,震旦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玉带钩即是此种情况。从这些出土活环玉器的统计中,我们还可以归纳出带有活环装饰玉器的分布范围,大致集中在楚地及周都地区。就排出了三晋地区。

图2_江苏省徐州市火山刘和墓出土玉铺首图2_江苏省徐州市火山刘和墓出土玉铺首

以上我们透过对这件带钩造型和工艺的深度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带钩原产地可能为楚地或者周都,下一期我们会透过对其纹饰分析,更加精准的定位其可能的原生之地。

图3_山西侯马市西高祭祀遗址779号坑出土战国早期龙形玉佩图3_山西侯马市西高祭祀遗址779号坑出土战国早期龙形玉佩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