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9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角度取像,视点变化 “玉见设计”特展解读(三)

中国古代玉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时代风格,本期笔者会针对这一问题,为大家解读古代玉工的又一设计理念——“角度取像”。

一、玉料对视点的影响

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史的发端,早在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们就已经通过变换视点、角度取像的方法,将同一母题适应在形状、厚薄各异的玉料之上。上世纪考古学家们发掘出部分红山玉器时,由于它们外部形态差异较大,往往被归入不同主题,但仔细观察则可发现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玉器,却反映的是同一主题。例如展厅中的这一组红山玉器,乍看上去差别较大,名称也各不相同:分别为猪龙、Y型玉兽面以及兽面纹玉环。实际上如果对比器物的拓片会发现,他们只是将猪龙的基本形象变化了视点(图一)。第一件猪龙是原生的形态,采用立体的视角进行刻画;Y型玉兽面则是采用了正视玉猪龙的视点;兽面纹玉环除了采用正视视点外,还加入了组合设计,让玉猪龙的正面像连续在一起,很好的适应了圆柱形玉料。但无论如何,三者都可以清晰的辨认出猪龙的大眼、立耳、皱鼻以及横阔嘴的特征。

红山玉猪龙的角度取像红山玉猪龙的角度取像

二、风格对视点的影响

时代风格也是促使设计视点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战国到西汉时期流行的立体风格就催生出一系列角度取像的玉器佳作。根据目前学界的研究,一般认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是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基本以平面为主,至战国晚期达到高峰。此时玉工在平面的设计空间中已经面临变无可变,难以突破创新的情况。因此立体化的风格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出现了三维立体的圆雕玉器,同时也出现了在平面改变视角组合关系的“平面立体化”风格。

 

平面立体化,是指在一个二维平面内,通过组合不同视角纹饰,从而实现一种“面面具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玉工把三维空间内不同视角所看到的图像,通过“扭曲”的方式进行拼合。例如这件汉代的镂空龙纹玉饰就是“平面立体化”风格的产物。玉器主体纹饰为一只侧面行进的玉龙,它昂首挺胸,动态十足。但仔细观察玉龙的姿态却非比寻常,整条龙头部、颈部、身体中段采用了侧视取像的视角,而龙的前胸和臀部则分别采用了斜前方视角和后方视角(图2)。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能在一个定点观察到这样姿态的动物形象,然而通过玉工的巧心设计,在增加了立体效果的同时,更凸显出动物的律动感。这种多视点组合的艺术风格在后世的西方美术史中也能够寻到踪影,上世纪初发源于法国的“立体主义”亦是采用了此种方法。

汉代镂空龙纹玉饰汉代镂空龙纹玉饰

三、用途对视点的影响

玉器在制作过程中,其造型和纹饰需要同自身功能相匹配。特别在纹饰方面,除了美观的考量之外,使用者和观看者的视角关系也是设计的重要参考。例如战国晚期至西汉的剑饰器常以浅浮雕兽形纹为装饰(图3),此种纹饰往往配合视点变化而设计出不同的形象,且动物五官于四肢也随着时间的推演而逐渐退化简省,最终成为抽象难辨的纹饰。剑琫是区隔剑身与剑柄的部件,它的纹饰多采用正前平视的角度,描绘出一个居中的兽面,四足分列两旁。剑璏是装饰在剑鞘中部的元件,其表面的兽形纹多取高空俯视下动物爬行的样貌。剑珌表面也多用兽形纹装饰,由于安装在剑鞘的最下端,为了观者的方便采用了斜角俯视取像。

 

好的设计创意理念离不开一个“变”字,求新求变一直是推动设计史发展的主要动因。中国古代的工匠们运用视角的转变,丰富了玉器的品类。当下的设计人才亦可通过思维角度的转变,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意产品。

剑饰器佩戴、安装示意图剑饰器佩戴、安装示意图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