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7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在震旦博物馆邂逅古玉设计大师 “玉见设计”特展解读(一)

玉见设计展览现场玉见设计展览现场

2017年10月暌违已久的特展——“玉见设计”终于同观众见面了,这次展览既是震旦博物馆馆庆四周年献礼,也是博物馆对全新展览形式的一次探索和创新。从本期开始,笔者会针对此次特展做系列解读,带领大家体验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旨趣。

你会不会也曾这样误会过古人

很多观众在欣赏古器物时大多会有类似的经历,偌大一个展厅,不计其数的藏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美物”并不多。如果没有专业导览员讲解,普通观众基本上只会留心那些看上去较为“精致”的展品,同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古人就可以制作这个了!”。事实上,当我们以这种语气评论古人时,就已经把古人的设计和工艺预设在了较低的层次。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古代的技术条件相较今日落后,因此古代制品“理应”是简单和稚拙的。“精美”是意料之外,“粗糙”却是情理之中。然而古人的设计智慧则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复杂,震旦博物馆此次推出“玉见设计”特展就是希望以展览之形式,深度解读古人设计理念和智慧。今天我们在展柜里看到的文物,大多经历了千百年的地下埋藏,历史侵蚀了它们原有的光鲜,但是除去表面的岁月痕迹,我们仍旧可以从中抽离出制作者的巧思,只有理解古人设计思维之后,才能够更好的欣赏文物所带给我们的震撼之美。

观众体验互动装置观众体验互动装置

限制才是检验设计的准绳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它把需要、约束与经验等讯息转变成潜在的解决方案。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不难发现,设计本身就带有诸多限制条件,它和艺术创作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换言之,限制条件越多,对设计师的考验也越大,在苛刻条件下诞生的往往就是设计精品。古代很多文物都是设计的产物,中国古玉更是如此。通常情况下,一件玉器的诞生受到玉质材料、制作工具、成本限制、使用功能、流行审美等诸多条件约束。在这些条条框框之下,玉工需要凭借自身的经验诠释出器物的内涵和外在表像,让二者可以有机结合,从而成就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这一复杂过程,在今天博物馆观众眼里可能十分平常,因为我们既有观念认为古器物就理应如此。然而当观众游历在“玉见设计”展览之中时,我们希望大家可以留出更多时间静心思考,尝试把自己和古代玉工互换身份,你会发现那些看似“合理”的造型和纹饰远没有想像中那么平实,它们无一不凝聚着古人的深邃智慧。此次“玉见设计”特展震旦博物馆策展团队,将古玉设计中的种种“限制”条分缕析,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能切身体会古玉设计和制作的精妙之处。

这不仅仅是一个器物的展览

一个好的展览并非是静态的展示,而是观众同策展人的交流过程,观众走进展厅就变成了展览的一部分。基于这一理念,“玉见设计”特展打破了原有展柜和展示楼层的限制,在博物馆2~5楼的空间里,巧妙安排了供观众体验的互动装置,营造出浸入式体验。参观者可以亲自动手为这次展览增加新的“展品”,切身实地的了解古人依料施工、角度取象、样稿组装、一元多式的设计思维。此次展览希望借由古玉为窗口,开启大众认识古人设计理念的大门。

系统展示古玉设计理念系统展示古玉设计理念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