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4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博物馆,翻转历史与未来的新实验室

震旦博物馆即将在11月推出「时间之光—胡介鸣.记忆的拼图」特别展览,作为第11届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在富有巴罗克风格的震旦博物馆水晶厅,为观众带来一场迷人的视觉体验。迥异于传统美术馆的白盒子∕黑盒子空间,水晶厅赋予这项展览独特的氛围与挑战,激荡出崭新的艺术活力。

谈及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一定会联想到全方位的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他除了作为画家外,还是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作家……同样地,影像科研水准升级对于摄影艺术的推动、材料的演进带来的便利性及多样性,也使得艺术与科学水乳交融,难分彼此。科学与技术,翻越重重险阻,攻克难关,为艺术开辟新途径,开发更多潜在的可能性。

近期,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将与艺术家合作,在极低的对流层飞行,拍摄记录格陵兰岛融化的冰盖。NASA格陵兰岛冰盖融化任务(Oceans Melting Greenland)首席科学家Josh Willis如是说:「将感性的艺术和科学数据相结合,或许是使公众了解到我们如何彻底地重塑地球气候的最有力的方式了。」

对于观众而言,不论是运用科学领域的实验方式反思艺术,还是从思维领域打破科学的稳定秩序,或是通过两者的结合来思考艺术与科学的边界,发现作品中的隐喻以及这隐喻背后的思考方式,都令人备感兴奋。艺术和科技跨越媒介,科学与技术化身为艺术的羽翼,为充满随机性的艺术增添秩序。新科技拓宽艺术家的思维和意识,通过异于常态的方式,撞击艺术的边界。两者的结合独特又危险,却值得艺术家不断坚持向前。

在新媒体艺术的引领之下,艺术与科学的对话非常活跃。但依旧需要不断地归于源头,思考以艺术为核心的本质意义。此次与震旦博物馆携手的新媒体艺术先驱胡介鸣如此看待「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艺术一直都是主体,技术再怎么发展,它都是为艺术服务的。只是技术在服务的过程中,角色越来越重要。反过来,技术的改进和突破又影响了艺术表现的程度,这也是我所希望的艺术和技术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当今中国数位媒体和录影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胡介鸣利用多样化的创作媒介,在科技的未来性与新媒体的变幻莫测,回溯根植于土地、城市的历史,在记忆的吉光片羽中,寻索亘古不变的价值、触动人心的创作本质。

科技、艺术与人的关系变得愈发融合。科技有时能把艺术的奇思妙想量化出来,艺术有时会让科技更具魅力。而新媒体艺术则是沟通其间的桥梁和创作媒介。震旦博物馆的座标,同样也是新与旧、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科技多重对话的枢纽。在「时间之光—胡介鸣.记忆的拼图」展览期间,博物馆所藏华夏古器物影像,流淌在视频装置的长河之中,期望引导观众参与、探索,并且随著时间流转穿越时空、体悟历史。

关于╱胡介鸣

1957年生于上海,在魔都受教育、成长、工作、生活,典型的老上海人,经历这个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格外有其敏锐、深刻的感受。他反刍生活中的点滴记忆,触发为创作的灵感,试图在快节奏的时代变化之中,沉淀真正的价值,造就了胡介鸣近年来对「时间」母题的关注。

胡介鸣是当今中国数位媒体和录影装置的先驱艺术家之一,自90年代中期的作品便加入媒介装置。他醉心于研发媒介技术的多样可能,热衷于艺术中「媒介」的探索与对「媒介」本身艺术化的思考,形成胡介鸣作品的鲜明特色,并且利用众多的媒介,持续提出他的辩证与观点。胡介鸣甫参展2016年釜山双年展,并曾于2002年、2004年、2012年三度参展上海双年展,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美国三藩市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巴黎、鹿特丹、柏林、多伦多等欧美各大重要艺术机构展出。

相关图片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