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7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遨游周章的汉代神兽

在结束了相当长的一段动荡时期之后,统一的汉王朝迎来了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和西域地区交流的逐步加深,带动了和田玉的传播;并且治玉工具和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外在玉器的艺术风格上也多有突破,集中体现在对「立体化」的表现之中。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成就了汉代玉器在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汉代品类繁多的玉器之中,有一类圆雕神兽 ,因其出土数量稀少、艺术性强等原因成为了历代收藏家极为珍视的收藏品类。

一、汉代圆雕神兽概述

目前就出土的汉代圆雕神兽来看,按其尺寸大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尺寸较大,长度在5公分以上;另一类尺寸偏小基本最大长度或高度在3公分以下。相对而言,第一类尺寸较大的玉神兽基本以想像中的超现实动物为多,偶尔也有日常动物出现。而小型微雕神兽则全部是现实动物,例如常见的鸟、羊、虎、蛙、龟、蝉等,但是由于其在功能和思想内涵上具有一定的神异特质因此也可以划分在神兽的行列。

首先来看尺寸较大的这类圆雕神兽,他们的材质以玉为多,似玉材质为辅。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情况来看,极为稀少,总计数量不超过10件,这其中又以陕西地区出土的最富盛名。汉代帝王定都长安,这直接导致在今天西安的城郊分布了大量的汉代皇家或达官贵族的高等级陵墓,虽然它们在历史的发展之中受到了盗墓人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仍旧有部分精品被考古学家们发掘。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上世纪60-70年代在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的5件玉神兽,他们分别是羽人御马、玉辟邪(2件)、玉鹰、玉熊。此外陕西西安市三桥镇汉墓出土的玉獬豸(独角兽)以及陕西省宝鸡市北郊汉墓出土的青玉辟邪都是此时期圆雕神兽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安京畿地区之外,在汉宗室同姓王的封国之地也发现了少量汉代圆雕神兽的身影,例如江苏省徐州市塞拉利昂王陵中也出土了一件长23.5厘米,宽13厘米、高14.3厘米的大型圆雕玉豹,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件汉代圆雕神兽。

其次再来看尺寸不足3公分的微雕神兽,这一类神兽的材质以似玉材质为主,以玉为辅。并且基本不会单独出现,它们全部是玉串饰中的组成部件。由于穿戴的需要,这类微雕神兽的身体中部横腰处,均有琢磨出的小孔,以便绳子穿系时通过。微雕神兽相对于大型圆雕神兽而言数量较多,且在全国内广泛分布,西汉中晚期开始出现、流行,出土遗址的性质均为墓葬。

二、汉代圆雕神兽的功能及文化内涵

根据上文的分析,大型圆雕神兽同微雕神兽除了在尺寸上有显著的区别之外,其在出土遗址性质、风格样式等方面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其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差异而造成的。

1)大型圆雕神兽的功能及文化内涵

探讨此类大型圆雕神兽功能的困难较大,主要是因为实际出土数量极其稀少,同时出土器物遗址的自身情况也并不理想,出土环境或同出器物的参考信息也没有得到保留,更加困难的是如果梳理汉代的历史文献会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则是难觅踪迹。因此长期以来对此类大型圆雕动物的功能并不明确,在这里笔者仅仅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提供一种功能的假设。

就目前考古发现的情况而言,集中出土的大型圆雕动物是西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中发现的5件,这个数量占据了目前发现的大型圆雕动物总数的一半。因此这座陵园中建筑的性质是解读此类动物功能的关键要点。根据考古学家上世纪的调查,这座建筑在陵北300余米外,地面暴露夯土和砖瓦,应该有一个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的建筑遗址。那么在陵园范围之内为什么会有建筑呢?根据《汉书》的记载:「陵旁立庙」,也就是说在大型的陵园之内会特别设立庙用于祭祀、悼念等相关活动。那么自然这类汉代大型圆雕神兽也应该是在祭祀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或象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同这5件圆雕神兽同出的还有仅高8公分的「迷你」线刻鎏金铜鼎及鎏金编钟,由于它们的尺寸很小,基本排除了实用功能,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那么究竟这些神兽在祭祀活动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首先来看他们的种类,分别是熊、辟邪、鹰(鸟)、羽人御马,加上同出的小型鼎和编钟可以得知,这些全部是汉代流行的祥瑞文化中的题材。祥瑞是汉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上天对人世社会的评价,当社会繁荣、政治清明、统治者励精图治之时,上天会降下特定的讯息用来传达对人世的肯定。这些讯息通常包括各种动物、器皿等,这其中神兽、神雀、玉马、宝鼎等都是汉代文献中多次被提及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些大型神兽是作为祥瑞来表达上天对世间统治的肯定,而这些肯定的直接作用物件就是身为一国之君的帝王,那么在帝王陵园的庙中出现这类神兽就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无独有偶,东汉位于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中也有表现出图案化的祥瑞,武梁祠是一座祠堂,其功能就是为了祭祀家族的祖先,同汉元帝渭陵中庙的功用高度一致,因此可以得知在祭祀用建筑中使用祥瑞的传统在后世也得到了一定的传承。

也正是因为此类大型圆雕动物主要是作为祭祀中祥瑞的象征,因此他们不会用作装饰佩戴,周身不穿凿系带孔。此外这类大型圆雕神兽特别注重细节的处理,甚至连动物腹部、足底都有刻画羽毛、生殖器、肉垫、指甲等,而这些部位如果按照一般常规的摆放方式是不能被看到的,那么这些有意的细节刻画目的是对祥瑞的真实再现,也并不是为了单纯的艺术欣赏目的。

2)微雕神兽的功能及文化内涵

相比起大型圆雕神兽而言,微雕神兽的功能较为明晰,主要是考古发现数据较多,同时也有明确的汉代文献记载。从考古方面来看,微雕动物是手串、项链等串饰的部件,根据出土位置可以发现多佩戴在墓主人的手部或前胸。

同时根据汉代文献《急就章》中的记载:「系臂琅玕虎魄龙,璧碧珠玑玫瑰罋,玉玦环佩靡从容,射鬾辟邪除群凶。」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这类用各种宝石雕琢成龙、神兽等动物,是用来串系在手臂上,起到消灾辟邪的作用。加之这类微雕动物的主题本身都能够在汉代文献中找出其消灾避祸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用来辟邪压胜的工具。另外可能是因为尺寸较小的关系,也可能是因为穿戴时动物的底部不会曝露在观者的视线里,因此这类神兽的底部都没有细节刻画。

三、震旦博物馆藏 汉代圆雕神兽精品赏析

在了解了汉代圆雕神兽的概念之后,我们著重对此次展出的两件神兽做艺术层面的赏析。

1)羽人骑神兽

这件器物(图一)选用白色玉料雕琢,局部受黑色物质沁入而呈现出了黑色。主体呈现出昂首张口的样貌,口中还露出獠牙,凸显了威武的气势。神兽头顶长鬃,下颚长须垂曳,身体两侧刻画了神兽的重要特征——翅膀。在神兽的背上还有一个驭兽的神人(图二)。这种羽人骑兽的圆雕玉器十分罕见,震旦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无论从玉料、工艺技巧、造型、尺寸等方面来看都属同类中精品。

2)玉神兽

此件神兽(图三)属青白玉质,器表有些许白化,局部收到铁锈沁入而呈现为红褐色。玉神兽头部微仰,张口露牙,表面以浮雕技法雕琢高眉骨与双眼、开阔的鼻翼及短须。神兽颈部粗短,挺胸,长尾朝向侧边弯卷,四肢配合前低后高的身躯延展,体现出神兽在跨步行走时的体态。除了身上长出的羽翼之外,此兽尾部有一「山」字型装饰,这也是神兽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图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此件神兽翻转过来,其足底脚趾和纹路的刻画也十分明晰(图五)。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