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君主,为人处事严谨苛刻,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他个人学养丰富,雅好文玩器物,且热衷瓷艺,于皇子时期即在雍王府内设置作坊烧制瓷器。
雍正即位之后,承袭康熙时期的基础继续发展陶瓷,以其独特的审美眼光要求御窑产品的品质,彩绘瓷即在皇帝的重视之下蓬勃发展,开创新的风格。本文选取斗彩、珐琅彩、五彩及粉彩等五件作品,介绍雍正彩绘瓷的概况。
一、清雍正斗彩
斗彩兴起于明代时,颜色种类较少,到了康熙时期开始增添蓝色和黑色等低温釉上彩料,雍正之后随着粉彩盛行,引入粉彩色料,使呈色更加多元。
图一为清雍正时期的斗彩花卉纹如意耳蒜头口瓶,瓶口小而圆,其下外扩为圆鼓形的瓶头,颈部收束并有凸棱,肩部圆缓向下倾斜,腹部圆阔如鼓,底部收窄并有圈足,肩上附加如意形双耳,圈足内部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双圈青花楷书款。
瓶身表面布满回纹、折枝花卉、卷草、朵花、蕉叶、如意云头、勾莲纹、莲瓣框及璎珞等纹样。所有纹饰先用钴料在胎体上勾勒轮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青花线,再于线内填入红、紫、黄、蓝、绿等色料,低温烧制成纹。
由于釉上彩部分加入了粉彩彩料,与早期的五彩颜色相较之下,显得粉嫩柔和、清淡雅致,是雍正斗彩的特色。
二、清雍正珐琅彩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晚期,当时所用的珐琅料由国外进口,纹饰题材以色地花卉为主,风格近似金属珐琅器。到了雍正时期,本土彩料炼制成功,纹饰题材与布局也大幅改变,呈现崭新的风格。
图二为清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岁寒三友图盘,盘口外敞,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盘腹略浅,底下具有圈足,圈足内部用钴料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圈楷书款。
瓷盘内部绘画一株松树,枝干曲折遒劲,松针簇生成团,一株梅树斜倚而上,枝头绽放朵朵梅花,其下绘画青竹,茂密的竹叶郁郁苍苍,三者合成一幅“岁寒三友”图。纹饰以褐、黑、绿、红、黄等色调为主,做深浅浓淡之变化,笔触生动自然。
纹饰之外有大面积的留白,留白处用墨彩题写诗句,诗句上下共有胭脂彩三印章,深具传统中国文人诗书画三绝的雅致,是雍正时期的典型风格。
三、清雍正五彩
五彩在康熙时期发展到高峰,绘画精细,色彩众多,产量十分丰富。到了雍正时期虽然不以五彩为主流,生产较少,但是品质极佳,而且具有当代特征。
例如图三为清雍正时期的五彩人物纹碗,此器的碗口略直,器壁以斜缓的弧度向下收窄,碗腹略深,器底具有圈足,圈足内部用钴料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双圈楷书款。
碗的外壁绘画一位老者,身着右衽长衫,曲肘斜靠在松树上,老者身旁错落几个洞石,整体颜色由褐、绿、蓝、黑所组成,配色颇为清雅,在大范围的留白衬托下,呈现俊秀的风格。
四、清雍正粉彩
粉彩是受到珐琅彩影响所产生的新彩瓷,清代康熙晚期开始烧造,到了雍正时期蓬勃发展,成为此时的主流品类。
例如图四为清雍正时期的粉彩折枝花卉纹碗,此器的碗口略敞,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碗腹略深,底下具有圈足,圈足内部用钴料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圈楷书款。
碗的外壁分布牡丹、罂粟、荷花及海棠等四种折枝花卉,花朵由胭脂红、粉红、黄色及紫色颜料绘画,茎部以紫色、浅绿及黄绿等色料勾绘,局部加上黑褐色点画出细枝的立体感,叶片为青绿或黄绿色,并用黑褐色线纹表示叶脉。
由于粉彩料里加了玻璃白粉,可以调出色彩的浓与淡,还具有粉嫩柔和的效果,随着精细的笔触勾、画、点、染,铺陈出清雅柔丽、鲜妍脱俗的美感。
五、清雍正粉彩
玻璃白粉是粉彩料里的灵魂,除了可以和彩料一起调出或浓或淡的颜色之外,也可以做为打底之用,使后来加上的彩料慢慢刷洗出深浅推移的色阶变化。
例如图五为清雍正时期的粉彩九桃过墙盘,此器呈敞口、浅腹、弧壁、圈足之状,圈足内部亦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盘面绘画一株桃树,枝叶由盘内延伸到盘外,俗称“过墙花”或“过枝花”,是雍正时期兴起的纹样。
此器纹饰以粉彩料绘画而成,桃叶部分用绿彩和玻璃白粉调成的颜料绘制,果实部分则先用玻璃白粉作底,再加红彩逐渐洗出而成,颜色柔和,深浅层次清晰,成为雍正粉彩的典型特征。
雍正彩绘瓷的发展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彩料种类随着窑工程的进步日渐增多,器形与纹饰则因雍正皇帝的审美品味呈现清新俊雅的风格。下期将以乾隆时期为题,介绍乾隆彩绘瓷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