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3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线上赋能线下大融合时代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对零售业者来说,持续几年的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零售业的构造成分。在后疫情时期充满不确定性的危机状态中,该如何以“新零售”赢得更高效的成绩呢?

 

在阿里巴巴集团创办人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不久后,首席执行官张勇也对此做出解读:围绕着“人、货、场”中所有商业元素,是走向新零售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其核心就是商业元素的重构是不是有效,能否真正提高效率。

 

传统超市的零售模式中,谁该为信息流买单?

你在超市里逛,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这些商品中挑选,甚至还会摸一摸、闻一闻。通过这些行为,你获得了信息流,用来帮助你决定买或不买的决策。你决定买,把商品放入购物车,推到收银台付款。付款,也就是买这个行为,帮助你这个“人”和超市的“货”之间,完成了资金流的交换。逛和买的关系,是“逛”获得信息流,“买”付出资金流。然后,你把“货”装进购物袋,放入手推车,推到停车场,放进后车厢,开车回家。你和超市共同完成了物流。超市完成了从工厂到超市这一段,你完成了从超市到你家这一段。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这就是超市“三流”的组织方式。看上去自然而然,似乎它们本来就应该这么组织。但是,仔细思考,也许你会有一些疑问。

 

超市给你提供信息流,让你看、摸、闻的时候,有没有付出成本呢?那么大的面积,有租金成本;充足的现货让你挑,有库存成本。超市花了巨大的成本为你提供信息流,没有为向你提供信息流而收费,这些信息是免费的。因为超市相信,大部分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在看完、摸完、闻完商品,获得信息流之后,如果感兴趣,多半会直接购买。如果消费者直接购买,之后的资金流、物流也一定会在超市内部完成。逛和买,在传统超市中,几乎是不可分割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中,虽然超市不以信息流收费,但既然资金流也在这里完成,那它就可以赚商品的差价。

  

所有人都获益,同时更高效、更稳定的新交易结构,就是「新零售」

到底谁该为信息流买单?如果传统零售都被电商的利益给稀释了,谁来提供信息流呢?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水,从“用商品差价,补贴信息流成本”,流向“线下获得信息流、线上付出资金流”,但不会停在这种互相为敌、你赢我就输的中间状态,还会不停演化,继续融合,直到所有人都获益,同时更高效、更稳定的新交易结构出现。

 

举例,很多消费者不喜欢在网上买鞋,主要原因是鞋的款式不同,会导致鞋码不准,很多时候一定要穿在脚上,亲自试过,才知道合不合脚,而这一点,网上店铺很难满足。所以,很多人在网上看到耐克(Nike)出了一款新鞋,觉得款式、价格都合适,但不会轻易下单,他会去耐克的线下专卖店试一下,再决定是否购买。

 

“一定要试穿才知道合不合脚”,这说明网络提供的信息流太简单,不足以支撑买或不买的决定。而线下的体验,是更强大的信息流工具。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流,消费者去线下专卖店试穿。试完之后,觉得很合脚,打算买。可是,线下实体店的价格要比网上的贵许多。这个问题,和超市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消费者通过体验,享受了线下实体店的信息流,但是线下经销商支付了信息流成本,资金流却被线上抢走了。久而久之,线下经销商会被线上影响得开不下去,变得越来越少,最终关门。

 

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交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用品牌商体验店,取代代理商加盟店。最不想让代理商关门倒闭的是谁?是品牌商。代理商赚不到钱都关门了,谁来帮品牌商卖鞋子呢?只通过线上不现实,因为消费者总是要在线下试穿,获取信息流。只要这种需求存在,实体店就会继续存在。

品牌体验店,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未来,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体验店”。所谓品牌体验店,是指我开店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看、让你摸、让你闻、让你喜欢上我的产品,而不是销售。不以销售为第一目的,经销商就赚不到足够的差价,他们不会接受。没关系,那品牌商就自己开,自己支付租金成本。为什么?因为无论线下还是线上购买,收入都是品牌商的。甚至,对财务来说,体验店的租金、库存等信息流成本,未来会被计入品牌及营销成本内,而非销售成本。如果品牌商开不了这么多体验店,怎么办?未来可能会有大批代理商转型为服务商,专门提供帮助品牌商开体验店的服务。品牌商考核它们的,不再是销售额,而是用户满意度。

 

 进一步说,代理销售店向品牌体验店的转型,可能会进一步带动百货商场收取抽成的联营模式,向购物中心的租金模式转型。未来,每一个商业地产的位置上,依然都是店面。只是这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店面,背后的交易结构会悄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代理销售店会变为品牌体验店,越来越多以销售为目的的百货商场,会变为以体验为目的的购物中心。

 

  二〇一七年十月,耐克公司执行官宣布,把原本在全球合作的三万家零售商,缩减为四十个合作商。这四十个精挑细选的合作商,必须有能力运营独立的体验店。未来,耐克的官网和应用程序(APP)会成为主要销售渠道,而体验店则注重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耐克正在实践“用品牌体验店取代代理销售店”的新零售逻辑。除了耐克外,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尝试“不卖货”的实体店铺战略。

 

 二〇一六年,荷兰内衣品牌Lincherie在阿姆斯特丹开了一家“只能试不能买”的线下体验店。顾客用高科技穿衣镜试衣,然后在数字设备上下订单。48小时内,送货上门。不卖货,还带来一个好处,不用在店面备库存,租金成本、库存成本大大降低。

 

二〇一七年,知名高端百货公司Nordstorm也在洛杉矶开了一家“不卖货”的实体店。这家店的面积只有三百平方公尺,主要提供个人造型、服装修改、店内提货、退货、修改订单等服务。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线下服务,成为其核心。

 

线上赋能的线下零售,就是「新零售」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网络的帮助下,正在用线上的数据强项,赋能线下的体验优势,从传统的“用商品差价,补贴信息流成本”流向“不卖货的体验店”。这种被线上赋能的线下零售,就是“新零售”。

 

 正如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所说“我们要从线上回到线下,但不是原路返回,而要用网络的工具和方法,提升传统零售的效率,实现融合”。“不卖货的体验店”,是新零售的一个趋势,但一定不是唯一的趋势。那么,怎样才能在“不卖货的体验店”这种新零售趋势来临之前,就事先洞察、提前布局呢?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理解网络和线下。网络从来不代表“先进性”,它只是具有一些“独特性”;同样,线下零售也从来不代表“本质性”,传统零售人觉得永远不会变的,可能也只是一些线下带来的“独特性”。理解这些特性,理解线上和线下彼此的优劣势,才能洞察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向,提前布局新零售。

长按识别聆听全文长按识别聆听全文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