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7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全球新近吸睛展馆 神奇的清水混凝土 创造惊艳质感

环形结构创造了崭新的参观路线,让人们可以不同角度亲近古迹。环形结构创造了崭新的参观路线,让人们可以不同角度亲近古迹。

尽管新冠肺炎来袭已两年,全球依然持续努力,让艺文活动不停摆,安藤忠雄与大卫‧基帕菲特两位建筑大师,在法国巴黎与瑞士苏黎世推出最新力作,带来令人振奋的空间惊艳。 

 

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中,法国可算是损失惨重的重灾区之一,不过这并未让热爱艺术的巴黎人停下对展览活动的渴求,去年由富豪弗朗克斯‧皮诺(François Pinault)出资整建的“巴黎证券交易所皮诺收藏馆”(Bourse de Commerce-Pinault Collection)便在观众望穿秋水的期待下,于巴黎惊艳开幕。 

 

说起美术馆名“皮诺”,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若理解它其实就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公司—开云集团(Kering)控股家族,也就是古驰(Gucci)、圣罗兰(Saint Laurent)、葆蝶家(Bottega Veneta)等精品品牌拥有者,就会对它的雄厚实力恍然大悟了。 

 

 

时尚行业一向对支持当代艺术情有独钟,比方LVMH集团总裁、同时也是全球首富之一的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早从千禧年一过,就请来曾设计毕尔包古根汉的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为路易威登基金会美术馆(Louis Vuitton Foundation)操刀,并在2014年底于巴黎布洛涅森林公园盛大开幕。

布鲁莱克兄弟所设计的家具与照明灯具,也为翻新后的历史空间再添新意。布鲁莱克兄弟所设计的家具与照明灯具,也为翻新后的历史空间再添新意。

同样雄霸一方的开云集团,当然也想在时尚之都留下支持当代艺术的印记。40多年来,弗朗克斯‧皮诺早已搜罗380多位当代艺术家逾一万件作品,这些1960年代以来的收藏,包括了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杰夫.昆斯(Jeff Koons)、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等名家手笔,因此亟需为这些珍藏找到合适的展览与保存场所。

布鲁莱克兄弟所设计的家具与照明灯具,也为翻新后的历史空间再添新意。布鲁莱克兄弟所设计的家具与照明灯具,也为翻新后的历史空间再添新意。

与安藤忠雄三度结缘  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

 

于是弗朗克斯‧皮诺先进驻了意大利威尼斯的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与旧海关大楼(Punta della Dogana),请来安藤忠雄将之改造为适合举办展览的美术馆,受到不少好评。后来再拿下距离卢浮宫不远的“巴黎证券交易所”后,改造原建筑的任务也就顺水推舟,促成皮诺第三度与安藤忠雄的合作。

 

与前两次在威尼斯的古迹建筑改造相比,本次耗资近2亿美元的历史建筑整建有点不同,这座宏伟的“巴黎证券交易所”命运几经辗转,从大众商用,到划归历史建筑保护,最后成为私人美术馆与文化地标,数百年的历史兴衰,就在玻璃穹顶的光影游移中不断流转变幻。

原本大众仍对古迹与清水混凝土如何共存感到怀疑,安藤忠雄以实力再次证明传统与现代也可巧妙呼应。原本大众仍对古迹与清水混凝土如何共存感到怀疑,安藤忠雄以实力再次证明传统与现代也可巧妙呼应。
安藤忠雄在原本的圆形穹顶空间中,新增了清水混凝土的环形结构体,在老空间当中创造了全新的“舞台”,通过玻璃穹顶,自然光能洒进室内,照亮空间与19世纪的壁画。 安藤忠雄在原本的圆形穹顶空间中,新增了清水混凝土的环形结构体,在老空间当中创造了全新的“舞台”,通过玻璃穹顶,自然光能洒进室内,照亮空间与19世纪的壁画。

这里最早是16世纪为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而建的皇宫,1763年则盖成如今可见的环形样貌,成为小麦、种子等谷物的仓储与买卖集散地;后来又成为交易所后,与法国民生物资的买卖交易息息相关,直到1975年被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又成为巴黎城市文化遗产一部分。安藤忠雄的挑战,便是如何在古典建筑中,融入他最擅长的清水混凝土,使传统与现代达到完美平衡,让建筑在注入全新美学后再次重生。

 

将近3年的漫长整建过程中,安藤忠雄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宽敞空间重新设计,保留了历史建筑原本优雅的面貌,但在中庭加入环状混凝土结构;通俗来说,就是在空间中套入超大型水泥柱体,创造全新的“舞台”,人们可以自由行走在新加入的斜坡廊道间,借此重塑展览的空间与参观的路线。这项大胆扩建,一方面为空间注入了活力,也将“传统”与“现代”流畅衔接,创造出并行不悖的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美学赋予了历史空间新生命,来自法国的团队也在重塑空间上扮演了关键角色,像是擅长工业设计的设计师布鲁莱克兄弟(Ronan and Erwan Bouroullec)便以他们的出色创意,为展馆量身订制了座椅及照明灯具,为空间带来画龙点睛的惊喜。 

巧妙融合新旧  尊重环境并创造和谐

 

不只时尚之都推出新展馆,欧洲金融重镇也有美术馆改建落成,瑞士规模最大的苏黎世美术馆(Kunsthaus Zürich)因空间不敷使用,于是邀请近年声名鹊起的英国极简派建筑师大卫‧基帕菲特(David Chipperfield)操刀新馆设计。

 

“皮诺收藏馆”一样,大卫‧基帕菲特也必须处理“新旧融合”的议题。由于苏黎世美术馆走的是逐步扩建的模式,因此从1910年卡尔‧莫塞(Karl Moser)设计的主馆、1958年的普菲斯特展馆(Pfister Building)、1976年的穆勒展馆(Müller Building),加上本次新增的第四座馆舍,如何与原建筑和谐接轨,还能表现出新时代的特性,便成一大挑战。

大卫‧基帕菲特在处理“新旧融合”及“美术馆空间”两大方面上,其实颇有经验,过去作品就包括德国的纽斯博物馆(The Neues Museum)、英国的赫普沃斯‧韦克菲尔德美术馆(The Hepworth Wakefield)、美国的圣路易斯美术馆(Saint Louis Art Museum)新增建;此外,在国内,也有许多博物馆由他的团队操刀设计,比如上海的西岸美术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杭州的良渚博物院。

 

这次为了苏黎世美术馆新增建,他早在2009年就提出设计方案,但历时近十年才完成。由于美术馆位于旧城区,因此必须格外注重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师希望新增建筑虽为全新,面向着未来,但在空间、外形、建筑材质上也能与美术馆原建筑互相呼应,进而融入整个城市的文化脉络之中。

 

因此大卫‧基帕菲特决定,新展馆的外观,从馆址北面建于1842年的学校建筑汲取灵感,并以采自瑞士汝拉山区的白色石灰岩材质,创造简洁的几何线条。虽然他意在能与当地公共建筑常见的传统石砌立面互相呼应,但另以巧妙的格栅手法,让石板以修长的垂直线条,为建筑物外观营造轻盈质感,一方面维系了整体视觉的和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大厅内的柜台设计,同样强调简约。 大厅内的柜台设计,同样强调简约。

功能与美感并重  激发极简与优雅

 

走进馆内,建筑师同样将简洁明快带入内部空间,创造所有人都能轻松享受艺术的氛围,让美术馆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他特别将所有公共服务功能,像是咖啡店、餐厅、会议厅、专卖店、教育资源中心都集中在一楼,且环绕着入口的开敞大厅分布。

 

 

二楼以上则全规划为展览空间,为了让观展感受更舒适,三楼展厅还设计了天窗引进自然光,除了利于节能减碳,也降低美术馆的封闭性。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还有建筑师让上下延伸的开放式大阶梯,担负起串连整幢建筑的重任,顺着阶梯的四面连结,参观者可在各楼层找到馆内所有服务功能。

 

刻意维持简约低调的空间感,让艺术品成为真正的主角。 刻意维持简约低调的空间感,让艺术品成为真正的主角。

仔细一瞧!就连墙面也别有玄机,建筑师同样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并让素雅的质感裸露出来,而且为了强调友善环境,馆内九成的混凝土都以回收再制的水泥施工,减少碳排,也降低建材生产时对环境带来的冲击。

 

由这两座新美术馆可以看出,同样都是爱用清水混凝土的大师,但大卫‧基帕菲特的空间,却与安藤忠雄的素朴大相径庭,设计团队在这座美术馆的细微之处,巧妙结合木料、黄铜、大理石等材质,营造出优雅、简练、时髦的质感,同时追求功能最大效益。

明亮的采光设计,让美术馆的参观体验更为愉悦。明亮的采光设计,让美术馆的参观体验更为愉悦。

相似的材质基调,用在不一样的空间,激发出迥然不同的效果,证明了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再次验证了设计隐含着无限可能。

就连新展馆内的餐饮空间设计,也进行了巧妙的整合,维持风格一致的简约调性。就连新展馆内的餐饮空间设计,也进行了巧妙的整合,维持风格一致的简约调性。
建筑外观尽管方正如盒,但仍能通过石材排列的格栅变化,营造出轻盈的感觉。 建筑外观尽管方正如盒,但仍能通过石材排列的格栅变化,营造出轻盈的感觉。
长按识别聆听全文长按识别聆听全文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