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5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装置艺术之美 在山海环抱中 感受自然魅力

海景第一排海景第一排

 

当车子沿着公路缓缓滑近花莲新社部落,原本宁静的小镇,气氛突然变得有点热闹。往公路旁的湿地望去,由小型游览车鱼贯而下的人潮,在导游高举的旗帜带领下,正沿着土埂走向草地,突然间浮现“一张床”。 

 

“我们也是网红,想拍美美的照片啊!”一阵嬉笑中,活泼的阿姨们摆出各种姿势,开心拍着她们口中的“文青照”。而出人意表的是,正是这股“人人都想当网红”的热潮,为原本因疫情而停滞的旅游业,注入了一股另类动力。

装置艺术+打卡文化 创造艺术之旅热潮

 

这里是花莲的丰滨乡,差不多接近县界最尾端,再往南,就快到北回归线。过往,有些观光客会到这里旅游,但为数还不多,因为缺乏火车等大众交通运输,能来的多半锁定附近的“新社梯田”以及网红景点—“亲不知子海上古道”,想来朝圣“悬在玻璃地板上的滨海步道”。

 

但这张“野地里的床”,在媒体报导下受到不少瞩目,于是这件艺术装置《海景第一排》开始吸引人潮前来参观,而这场沿着公路展开的“森川里海湿地艺术季”也随之受到更多关注,如同它的命题设定,果真把观众带进了部落。

 

这样的情形,并非特例,2021年盛夏以来,在花莲等地就共有4大艺术季接连登场,不仅持续引进人潮,连带也将“艺术带动地方发展”、“地方创生”等议题点燃起来。

 

仔细盘点起来,由地方主动兴起的艺术季,其实早已行之有年,但2021年却更遍地开花,几乎成为各地挽救观光旅游的灵丹妙药。追根究底,这样的风潮,早前受到了日本发起的几个地方艺术季启发,像是三年一度的新泻“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以及“濑户内海艺术季”,都是相当受到好评的地方创生案例,策展人也借由这些成功经验汲取不少操作手法与技巧,融入本土生命力,催生出独树一格的“艺术小旅行”风潮。

艺术走进部落与乡间 提升本土魅力

 

2021年轮番登场的花莲等地4大艺术季来说,在花莲的“森川里海湿地艺术季”,前身便是2018年的“米耙流湿地艺术季”,由于举办场域的地理特质,因此这次以“好野人—慢慢走比较快”为趣味命题,融入水梯田湿地复育、呈现生物多样性等本土特色,将艺术装置设于各地。

 

除了花莲的“森川里海”,其他3大艺术季也轮番上阵,精彩度不遑多让。这其中历史最悠久的,首推2015年起跑的“东海岸大地艺术节”,经过年年推出装置艺术与月光音乐会,已成功营造品牌形象,成为当地重要的艺术策展指标。

 

以该展最出名的景区作品《在海边看书,好吗?》为例,由于太受欢迎,因此展出长达七年,直到自然折损老化,才在20215月功成身退,随后马上换上两件新作品,挑起吸睛重任。

 

其中之一,再次请来了《在海边看书,好吗?》原创者推出新作《月亮住在海里》。擅长由海洋撷取灵感的他,这回通过回收废钢筋,缠绕出月光从海平线升起的意象,很快成为游客拍照新宠。

 

另一件作品则是艺术家达比乌兰‧古勒勒以钢筋弯折而成的《旅人的眼睛》,衬着背景开阔的山海景致,将创作和谐融入公共空间;艺术家特别希望通过这双旅人之眼,让驻足山海之间的观众,不仅享受波澜壮阔的美景,还能重新返视自己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月亮住在海里月亮住在海里

3大装置艺术季 各拥独特风格

 

而除了“东海岸大地艺术节”,“纵谷大地艺术季”也成功打出口碑,前者沿海岸线迤逦开展,后者则顺着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的197县道公路逐年扩展,尤其2021“纵谷大地艺术季”把展出舞台拓展至鹿野与关山两座小镇,让作品进驻湿地、田野、亲水公园,展现了艺术与本土环境互相呼应的趣味。

 

以最吸睛的《猫咪种子》来说,艺术家以木片及铁件,构筑出朴拙又富有童心的作品,在鹿野后湖阡陌田野,融入一望无际的稻浪。

 

同样位在鹿野,还有新良湿地的《粉红河马》及鹿野乡公所的《穹顶上有花》。前者将圆嘟嘟的河马,结合鹿野高台热气球冉冉上升的意象,让欢乐意象化为漂浮水面的惊喜!而后者则以竹材、弹性绳、莱卡布、铁件,构筑出缤纷的编织穹顶,艺术家由欧洲教堂的玫瑰花窗汲取灵感,让作品与远方绵延山色互相辉映。

 

而来到关山亲水公园,你还会看到翠绿山丘上,有着色彩缤纷的《云朵制造所》,艺术家以编织创造出漫溢欢乐气息的作品,也为游客带来了好心情。绿荫之间,还有另一件作品《疗愈系列》,以圆管、棉绳、竹子等材质,织出浪漫无比的世界,无论是枝桠垂悬而下的秋千吊床,或沿树干延伸而出的罗网,都借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交织,引人感受自然之美。

关山《云朵制造所》关山《云朵制造所》

让作品进驻山海之间 呈现艺术之美

 

接下来,是第3个装置艺术大展—“南回艺术季”。顾名思义,它正是沿着南回海岸线展出。

 

在上述4大装置艺术展当中,“南回艺术季”的作品来源最国际化,分布范围也广。参与其中的14组艺术家,除了有本土创作者,也邀请了美国、以色列、南非、印尼等地艺术家,一同为海岸线再添胜景。

 

“大武南滨休憩区”,则邀请南非的斯德瑞东‧范德莫威(Strijdom van der Merwe)与本土艺术家周圣贤共同创作《通往天堂的阶梯》,成为最受游客青睐的打卡点之一;这座想象之梯,象征着希望、永恒和梦想,引领观众通往未知、神秘和欢乐,提醒人们勇于实践梦想!

 

比方说达仁乡的“南田海岸亲水公园”,就设置了印尼艺术家伊‧瓦漾‧萨德拉的《捕捕(BUBU)》,他以两座竹材搭建的塔楼,呼应家乡峇里岛的“渔筌”(渔捞用编织容器);两塔各有不同编织手法,象征着文化的“求同存异”。

 

而太麻里“千禧曙光纪念园区沙滩”设置的两件作品,同样享有超高人气。一是以色列艺术家伊丹‧扎勒斯基(Idan Zareski)的《行走的意识》,吸引游客竞相与这座独坐沙滩的大脚人偶合影。艺术家希望借由作品让观众反思:“我们是谁?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并呼吁人类追求和平、希望与团结。

 

沙滩另一侧,则是艺术家林子尧的《潮‧南》,他从学生时代就深深迷上马赛克艺术,这次将平民文化最具标志性的蓝白拖化身为雕塑,邀请观众一起解放双足,感受南回与大海的魅力。

太麻里《行走的意识》太麻里《行走的意识》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