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0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青花携玉,佛音俑歌——震旦博物馆五大必看文物

震旦月刊自1971年创刊以来,至今已走过50个年头,月刊的发行见证了震旦集团企业文化的塑造和累积。随着月刊的发展,其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多样、与时俱进。从1998年第318期开始,在月刊上学习文物知识逐渐成为了读者们的新习惯,这一专栏至今也走过了23个春秋。值此嘉期,我们精心挑选了五件文物,通过它们让大家速览震旦博物馆的收藏,并一同感受跨越千百年的古器物之美。

南朝.辟邪神兽

震旦博物馆二楼入口处的南朝神兽以昂然挺立之姿守护着博物馆里的文物,造型极富动感,呈现出英气勃发又不失俊美的外形特点,可谓神形皆备,并体现了古代工匠「识材成器」的设计巧思。石雕神兽主要用于守护阙门和神道。中国古代陵墓前置石雕神兽之风大约始于汉代,多见于河南、四川等地。此后因三国两晋时期的连年战乱以及薄葬风气的盛行而数量锐减,直至南朝时期才得以复兴。南朝时期的石雕神兽主要集中见于南京及附近一带,通常以「成对」的形式列于神道两侧。神兽头上角的数量能够昭示陵墓主人之身份地位,具体而言王侯神道两侧的神兽均无角,而帝后级别则有角;且在分布上,单角神兽位于神道右侧,双角位于左侧。这一类神兽不仅是陵墓的守护者,同时也是将往生人们引入仙界的引导者,是通往长生之路的象徵。据考证这尊神兽原本可能出自于南朝齐梁时的丹阳地区,上世纪初流落日本,经艺术史学者Ernest Fenollosa的推荐,被一位美国收藏家收藏。这位藏家过世后,将神兽捐给了他故乡纽约州水牛城的博物馆,2007年出现在苏富比的拍卖会上,由震旦博物馆收藏,并展出至今,这也彰显了震旦博物馆为中华历史文物回流事业所尽的一份心力。

 

唐代.彩绘陶金彩乐俑

唐代是陶俑烧造的高峰时期,尤其是盛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对富足的经济条件为厚葬之风的复兴提供了土壤,而文化艺术的兴盛则为制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来源。唐代的乐舞尤为繁荣,乐俑出土众多。这组陶俑身上的绘彩虽局部有剥落,但整体保存情况较好,周身施以红、白、黑、金等色彩,其头部、衣服上的细节描绘还依稀可见。从乐伎仪容仪态以及使用乐器等方面来看,其身份较高,很有可能是一组宫廷乐团。这六位女乐伎手中分持觱篥、箜篌、琵琶、毛员鼓、笙和钹作演奏状,个个面颊圆满,薄施脂粉,秀眉朱唇,神情自若,姿态优雅,体态丰腴,表情丰富,造型曼妙,具有强烈的表演艺术风格。此外,乐俑的头饰较为特别。其中一件带有时下流行的胡帽,根据《新唐书.五行志》中记载:「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这种帽檐上翻,并裁剪出波曲的帽子是较为典型的胡帽。另一位乐俑的帽子上则刻画出装饰性极强的「孔雀」造型,根据《旧唐书.音乐志》的记载,《天授乐》及《鸟歌万岁乐》中的演奏者需要佩戴「鸟冠」、「凤冠」,这组陶俑很可能就是当时演奏的再现。

战国.兽首玉带钩

「带钩」是一种古代的挂钩形器物,类似于现在的「皮带扣」。除此之外,也有用于配饰,或随身悬挂刀、弩等工具及兵器或是铜镜、铜印等,更有单独出现取其吉祥寓意的等等,功能不一而足。震旦博物馆收藏的战国兽首玉带钩本身为青白色玉质。由于年代久远,且流传有序,曾被许多藏家所玩赏,久而久之呈「熟坑」的现象,发色红褐,润泽滑熟。此带钩包括钩身、钩首、钩纽和铺首四部分。整器精于设计,采用「一体成型法」制作而成,兽面铺首收折回带钩底部时,恰与钩钮高度平齐,纹理连贯。推测玉工在制作时,将钩钮左边的部分由上向下横剖至四分之三的深度,再用镂空技法把未切穿的四分之一玉料透雕成活环,并将已剖分的四分之三玉料翻转下来,制成兽面铺首。这种化体积为面积的制作工艺为战国晚期特有的技术,充分体现了玉工的智慧和巧思。

 

元代.青花双龙戏珠纹扁壶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青花瓷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瓷,盛行于元明清三代,除了满足国人需要之外,还远销海外,是流传最广的中国瓷器。这件馆藏青花双龙戏珠纹扁壶就是中国传统同外来文化碰撞后的产物。扁壶形制受欧亚大陆各地区文化的影响颇深,应源自于中东地区的金银器,但亦有异议认为,此形制是因应蒙古游牧民族的马背生活需求,从盛水或酒的皮囊演变而来,无论如何,从造型来看这件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但细观其纹饰,却又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器身两面主题纹饰都为双龙戏珠纹,上部三分之一位置均绘有如意云头纹,这类如意云纹是源于金、元袍服上俗称「云肩」的图案。如意云纹中绘有双凤穿花,网底一面满饰缠枝菊花,另一面满饰石榴花图案,两侧双凤体态婀娜,上下翻飞各有不同。主纹两条三爪蛟龙遒劲有力,龙纹底部以海水纹装饰,烘托出蛟龙翻腾于海水之中的壮阔之感。

宋代.观世音菩萨立像

观音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观音崇拜于西元二世纪左右在印度成立,后很快流传开来。西元五世纪中叶起,我国就出现了不少观世音菩萨造像。宋朝时以木头雕刻的观世音菩萨,大多为坐姿。故震旦博物馆收藏的这尊高度超过两米,整体立姿,且形体相当完整的造像非常珍稀。这尊菩萨作男像,头戴华丽宝冠,整体给人以法相庄严、雍容大度之感。其胸前璎珞由泥塑制成,木雕本身年代久远,周身彩绘多大面积脱落,仅于衣褶处见部分斑驳彩绘,这些衣摆上极细的阴刻细线,似蜘蛛结网般的图案,线条内填饰金彩,与宋代漆器的戗金花相若。

 

50年是一段历程的纪念碑,也是新旅程的开始,祝愿月刊在未来的发展中给更多的读者带来阅读的喜悦、收获知识的充盈。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