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2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文化志愿服务传薪火

在博物馆和公众之间,志愿者群体是非常重要的桥梁。介于博物馆专业人员和普通观众之间,他们不遗余力地向观众传播博物馆专业知识、文化及理念,可以说是推广博物馆意义与使命的社会大使。

 

走进博物馆,隔着橱窗欣赏各个展馆的藏品时,观众总会有走马观花的些许遗憾。此时,若有一名热情友好的志愿者来到身边细致讲解,无疑是及时雨,让观众感到不虚此行。

 

震旦博物馆志愿者招募及培训工作自2012年底就已正式启动。5年来,每年都有数百名社会大众报名,经过面试,最终确定志愿者团队编制。2017年的招募工作在5月完成,6月在档志愿者人数达296人。紧随其后的培训工作,由馆长、学术组组长、资深讲解员、服务组专业同仁分别进行了文博知识、讲解技巧、服务礼仪等有关内容的教授。目前,在岗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律师、中学及大学教师、家庭主妇、大学生、退休人员……一到周末,前来博物馆服务的志愿者平均有十多人。本年度,志愿者于涛更是在上海市《中国故事——全国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推荐活动(志愿者组)》中荣获三等奖,是震旦博物馆整个团队的可喜收获。

 

成为震旦博物馆的导览志愿者,除了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培训,同时还必须通过严格的现场考核。于涛除了接受培训之外,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展厅学习之中,和观众交流,了解观众的兴趣点,把专业的文物知识和不同观众的需求相结合,从而打磨、提升导览技巧。针对小朋友观众,她能够循循善诱,充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针对老年人观众,她能够把文物中所表达的意义内涵和日常生活做结合;针对白领年轻观众,她结合文物引申出时下人关心的情怀,擅用多媒体展示手法,拓展了文物的情感内涵,让所有听过她导览的听众都印象深刻。

 

这些志愿者的初心,出于对中国文物的喜爱,更可以看见公益奉献精神。“这里的文物和我们过去在其他地区所接触到的有许多不同,其中的陶俑和佛像尤其,来震旦学习让我们更了解了中华民族更多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平日身为律师的吕先生在工作之外,都会为博物馆留出做志愿者服务的空余时间,他说:“与其说是我们的服务奉献给社会,不如说是博物馆和志愿者的工作给了我们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他还强调:“即便工作忙碌,志愿者工作让我很享受,一定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世界五百强外企公司上班的Karen也说:“观众的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原动力。”由于平时工作忙碌,Karen的志愿讲解服务都是选择在周六、周日进行。对于当志愿者她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她的工作,只是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自然会很尽心地对待。尽管参观人数多的时候,每位导览员都会超时回答观众的疑问,但感到很充实。每次讲解完,得到观众的认可,听到感谢的掌声时,心里都会感到特别满足。在讲解的过程中与观众互动,也会让自己学到很多知识。

 

博物馆志愿者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接受了严格筛选与训练,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准备讲解之前要记大量的资料,在展馆里一站就是几小时……而这一切,又都是“义务”达成的。震旦博物馆拥有了一批高素质、高品德的志愿者,壮大成为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队伍。走进自己心中的殿堂,他们满怀喜悦;担负起神圣的社会责任,他们兢兢业业。他们用真诚和信念不断追求、传播著文物知识,牵着观众的手去“触摸”古老文明的气息和脉搏……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