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某种程度是个万年不变的貌美老妖。拥有逆天经典基因,力抗时间更迭所留下的老态龙钟。这些经典它很老,但它绝对比你想得要青春许多。流行从来不只属于年轻世代,毕竟很多流行,早就已经有了过去式发生。
1917年刚推出“Non-Skid”鞋款海报
经典,某种程度是个万年不变的貌美老妖。拥有逆天经典基因,力抗时间更迭所留下的老态龙钟。这些经典它很老,但它绝对比你想得要青春许多。流行从来不只属于年轻世代,毕竟很多流行,早就已经有了过去式发生。
帆布鞋,重点不在帆布啊!
在美国,每两个人就有一个人拥有Converse帆布鞋。这款近乎“人瑞级”的鞋款,至今在街上随处可见。光1917年推出这个时间点,就足以将Converse的帆布鞋当成第一个介绍的品牌。平底鞋的英文是“sneakers”,源自于蹑手蹑脚sneak这个动词,象征穿着这种鞋子走路很安静因此得名。因此当我们说“帆布鞋”强调帆布的同时,事实上关键反而在于英文名称sneakers。代表这个鞋款出现以前,鞋子在行走时都是会发出明显声响的。
NBA篮球员传奇鞋款
1908年创立Converse Rubber Shoes Company,当初专门制造鞋垫。1917年,推出胶底帆布鞋“Non-Skid”,这也是后来Chuck Taylor All Star鞋款的前身。主打具有弹性的胶底,加上包覆脚踝的帆布鞋身。到了1923年,Converse找了篮球运动员Charles“Chuck”Taylor合作,共同推出“Chuck Taylor All Star”系列,而Chuck Taylor也堪称是品牌代言人的大始祖之一。身为运动员与鞋款代言人,Chuck Taylor参与了许多鞋款设计,使得这款运动鞋更适合NBA专业球场上的需求。在创始初期,Converse占得先机拥有NBA官方球鞋的制造权,同时更将拥有弹性鞋底的优势带进运动界,当年奥运不少运动员都穿着Converse运动鞋。
屹立不摇流行文化财
40年代二次大战期间,Converse从运动鞋制造商投入军用品,像是美国大兵使用的训练胶底鞋。50、60战后婴儿潮,带起一股带有反战、反社会意识的嬉皮风潮,Converse帆布鞋成为球场外经典次文化的象征之一,在电影、音乐录影带当中更成为一种反覆出现的文化符号。
相较于在年轻世代次文化中的强势表现,Converse在当初发扬光大的球场上却吃了大败仗,相较于其他运动品牌强化创新,专精于各项运动项目的机能鞋款品牌发现契机,像是Reebok、Adidas、NIKE等品牌,打着更具噱头的科技与设计开始包围Converse引以为傲的篮球场。在这场战役中,仅以帆布与胶底制成的Converse篮球鞋显得不合时宜。这段期间NBA终止了官方球鞋的制造权,1979年后Converse原本引以为傲的胶底篮球鞋系列更全面退出篮球场。另外,雪上加霜的是,原本打着美制品质的胶底鞋身,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成本提高与竞争力缺乏的劣势,多次面临倒闭危机,终于在2001年声请破产。
从正名到正宗之战
2003年,NIKE吃下Converse,除了要重振昔日的品牌威能,更在2008年起开始主动对其他仿效者出击,针对市面上许多销售仿Converse经典的Chuck Taylor式样的三十几个品牌纷纷提告,掀起一波“帆布鞋认祖归宗”的斗争。
加入NIKE资源的Converse如虎添翼,拥有母公司的品牌资源与强势通路,在制造上采单一款式多样化发展,更能掌握潮流脉动。像是2015年,身为街头文化精神代表的Converse就推出“Andy Warhol Collection”系列,把安迪·沃荷的普普艺术跃上帆布鞋。此外,也常跟不同品牌推出跨界联名款,像是Looney Tunes卡通人物系列、日本潮流品牌Neighborhoods到川久保玲的COMME des GARÇONS PLAY都有合作。
Converse在2001年与美国时装设计师John Varvatos联名推出“Converse by John Varvatos”系列是另外一个更有态度的产品线。采用Chuck Taylor样式打造浓浓JV味的鞋款,用料上搭配铆钉、皮革、拉链等材料,加上旧化、拼接、脏污等鞋面处理,集摇滚、庞克加点颓废风格于一身。
“便利贴”,从鲁蛇成功翻身的励志故事
说起3M这个误打误撞起初不务正业的公司,从全名:明尼苏达矿业与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名称与你所认识的3M系列产品应该有很大的落差。不过也因为公司核心鼓励创新的精神,也诞生了许多无心插柳的产品,例如“便利贴”就是一例。
1966年,拥有化学博士身份的Spencer Silver进入到3M,原本负责压力感应是黏着剂研发,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他尝试超过实验建议值的比例,结果在黏着剂中产生出一种球形粒子,因此降低了目标接触面积,原本打算制造强力黏着剂实验,变成制造出一款南辕北辙的超弱黏着剂。不过Spencer Silver相信这个黏着剂一定有发挥的空间(秉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概念)。
1974年,同是3M同事的Arthur Fry得知Spencer Silver的这款发明后,把黏着剂与纸条结合,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便利贴(Post-it Notes)。起初研发团队针对要卖这款“后面沾着黏着剂的废纸”感到迟疑,经过一连串的市场调查,例如赠送给一些民众、团体使用,才确认这款看似无用之物的产品似乎有着潜力商机。1980年3M正式推出便利贴后,至今仍是办公必备的单品。
孩子的需求,老爸来搞定!棉花棒诞生近百年
1920年,Leo Gerstenzang,看到太太在帮小孩清理耳朵,使用牙签套着棉花,便兴起了设计出一款安全的棉花棒(当时棉花棒还未被正名)。起初他用纸卷加上棉花固定成了棉花棒的原型,而他在1923年还成立了婴儿用品公司(Leo Gerstenzang Infant Novelty Company)并将产品命名为Baby Gays。到1926年改名为 Q-tips Baby Gays,最后索性变成Q-tips(少了Baby Gays应该是个明智决定,省得又被某些团体盯上)。后来Q-tips这个品牌,就像是养乐多之于乳酸菌饮料,成为了棉花棒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