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是全面立体化的时代,擅长将龙与凤鸟雕琢在各种不同的器物上,以单体或双体的形式出现,并且配合玉料或器形改变身躯的肢体动作,形成相异的布局,本文即以单体龙纹为题,说明它们的设计方法。
一、汉代玉龙特征
汉代玉龙俗称“螭龙”,头上无角,但有鬃鬣,整体形象犹如壁虎一般。它的身躯可长可短,姿态各不相同,往往采依料施工法制作而成。
例如图一为汉代的龙形佩,此器用三角形玉料制作,龙首位于中上方,翘鼻张口向右仰望,颈部横向延伸,胸部前挺,身躯朝左边弯转,臀部隆起与颈背相连,腿部一前一后向外开展,产生跨步行走的姿态。
玉龙表面用凹线区隔肢体,用微微突起的弧面表现腿部肌肉,产生前后交叠的立体感。龙首、胸部、身躯及臀部等处,分别采用前方、侧面或后面所取得的形象,利用多视点的组合产生扭身摆尾的动感,成为汉代玉龙的典型特征。
二、方形龙纹设计
方形龙纹泛指长方形、方形及梯形等四边形玉料上的龙纹设计,在实物上包含长方形玉饰、玉剑璏及玉剑珌等品类。
例如图二为汉代的龙纹玉饰,龙首位于右上角,翘鼻张口向左张望,身躯从右边延展到左边,头顶上的长鬣顺著颈部飘垂而下,前脚踩踏于鬃鬣上,后腿往上高举,形成有力的踢腿动作。
从整体的轮廓来看,此器原来是一块长方形玉料,玉工将龙的主体部分安排于右上方,以横向S形产生回首拱身的姿态,其余玉料透雕鬃鬣和尾巴,以许多分岔式的勾卷表现鬣毛翻飞的美感。
将此器与上例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皆以S形为龙身的基调,但因此器的玉料较长,使龙身有舒展的空间而形成波浪状的曲折,并将周边玉料透雕为毛发,增加龙形的动感,是配合长方形玉料所作的设计。
三、圆形龙纹设计
圆形龙纹可见于玉璧和玉剑首等圆形器物上,在玉剑首上多以浮雕形式出现,在玉璧上则以透雕为主,并有顺著器形布局的现象。
例如图三为汉代的龙纹玉璧,龙首位于左上方,翘鼻张口向下俯视,头顶上的鬃鬣往上飘卷,颈部弯曲,胸部和腹部朝前挺起,腿部屈膝向后,尾巴分成三束,与上方的鬃鬣互相对应。
玉璧内外边廓皆呈圆形,此“内圆外圆”的造型符合玉璧的传统形制。但是璧面透雕为龙纹,以线状形式将龙首、龙身、鬃鬣及龙尾拉开为长条状,顺著圆形的璧面环绕一圈,是配合玉璧造型所做的安排。
四、出廓龙纹设计
出廓龙纹可见于玉璧、玉珩、玉剑璏及玉剑珌等品类上,是从主体造型延伸而出的纹饰,通常具有依料施工的特征。
例如图四为汉代的玉璧,此器的主体部分呈圆形,内部透穿一个圆孔,表面以减地法制作一个个半球形的突起,形成排列整齐的乳丁纹,其“内圆外圆”的形状属于玉璧的传统形制。
圆璧之上透雕一龙,龙首位于左上方,采正面所见的形象,颈部弯长,身躯由侧面角度取象,以凹线和弧面表现大块的腿部肌肉与前后交叠的肢体动作,臀部采斜角后视取象,产生扭身摆尾、跨步前行的动感,周边透雕云气般的纹样,营造腾云驾雾的氛围,是运用圆璧外侧边料所做的出廓纹饰。
五、创新龙纹设计
上述各种龙纹都是以器型为主,配合器型安排龙纹的姿态,但是有些器物在符合形制需求的基础上,让龙纹穿梭其间,成为一种创新的样式。
例如图五为汉代的韘形佩,此器分为盾形物和螭龙二部分,盾形物是全器的主体,上方琢磨为尖脊,其下延展为椭方形的轮廓,上半部透穿一个大孔,下半部琢磨为凹下的弧面,表面浮雕兽形纹,其背面则相对隆起为鼓凸的弧面,符合韘形佩的基本形制。
龙纹采直立式的姿态,头部位于左上方,翘鼻张口露出獠牙,身躯弯转为S形,上半身为胸部,采右前方取象,左前脚向前攀物,右前脚踩踏在盾形物上;下半部为臀部,后脚立于透穿孔的边缘上,长尾向左延伸,飘垂于盾形物外侧。
龙纹与盾形主体的比例相当,二者于中间有所重叠,但是玉工利用盾形物内部圆孔的玉料透雕龙的下半身,使该处转化为一种场景,仿佛看到螭龙以后脚立于孔缘上,挺起身躯由左边穿出孔外,胸部转向右方,前脚踩踏于尖脊两侧,回首咆哮。将二者的重叠部分转化为动态与静态的交集,营造出立体生动的形象。
汉代玉工以依料施工法安排龙纹的形状,使龙纹玉饰在传统造型中开展出新的样式,颇具巧思与创意。下期将以双龙纹为题,介绍二个龙纹的各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