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文化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公共教育职能机构,渐渐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脉络。全球各家博物馆也顺应时代浪潮,展露出它们多元化视角之下的丰富性:大众在博物馆内也能体悟幸福感,并充分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去。让我们一同探寻:博物馆如何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体验别样的乐趣。
博物馆究竟是做什么的?相信会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用来观赏的,是人生的第二课堂。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useums, ICOM)对博物馆的定义(2007年)如下:“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公开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它负责征集、典藏、研究、交流、展示有关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物质、非物质遗产,为大众提供教育、学习、欣赏的机会。”博物馆满足人的好奇心,启迪智慧,激发想象,上下而求索……但除了围绕展览本身之外,博物馆还能提供公众什么样的感官体验?
博物馆的趣味,除了展览由内而外的深邃含义之外,必须有亲和的教育普及活动配合,才能令观者流连忘返。这目标看似简单,却是博物馆的学问。当面对各色观众的需求,如何发挥博物馆特长,吸引观众、留住观众,让人印象深刻?博物馆的责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就此展开。
海外:多元化大都市的博物馆另类体验
在世界的另一端,位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正在夏夜晚风中,用新奇的博物馆活动为炎炎夏日降温:博物馆的修道院分馆(The Cloisters)组织了红酒特别体验。以哥特式建筑风格作为背景衬托,参与者在中世纪的庭院中跟随品酒师,浅尝来自德国莫塞(Mosel)的葡萄酒,还可以回溯同地区中世纪的传统文化。
同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协同最新特展,组织了“Art After Dark”系列活动。当夜幕降临,观众散去,来宾可尽情在纽约的世外桃源享受现场音乐带来的活力与欢愉。上期“Art After Dark”邀请了皇后区著名DJ mOma和纽约著名DJ Rich Knight。mOma曾为蕾哈娜(Rihanna)、德雷克(Drake)、索朗.诺尔斯(Solange Knowles)等流行音乐明星做过DJ,这次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他将Funk、R&B、迪斯可、嘻哈等音乐与当下自己所喜爱的乐种相混合,制造出了非比寻常的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奇幻效果。
国内:在震旦博物馆做一个生活家
各类艺文活动接连展开,使得严肃的博物馆场域变得愈发灵动。震旦博物馆的音乐剧工作坊带领观众了解音乐剧这门艺术,在观赏音乐剧的同时传授它的基本知识。其中,《我,堂吉诃德》表演系列Workshop邀请数名北京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演员、导演、声乐指导前来,用声线、舞姿、语言让博物馆观众体验别样的表演之美。音乐剧集表演、歌唱、舞蹈三位一体:观众欣赏音乐剧时,是在感知这个由三元素构筑而成的虚幻时空。工作坊过后,观众感叹,其实音乐剧很亲民,只要你因循要点,跟随自己的心,便能够拆解其中玄机。
成年人希望摆脱庸俗,唤醒卓越;少年渴求颠覆重复的应试套路。他们可以在博物馆里,接受名副其实的博雅教育。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些。”如果“有一件事”的起点发轫于博物馆,那真是再妙不过了。博物馆希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行业专家,而是成为一个有内在思想的个体。在震旦博物馆内,不仅能够亲身体验音乐剧的音韵神采,还能在品茗、咖啡冲泡的体验活动中获得一番平静的情致。近期,与王德传茶庄共同举办的“花香茶叙”茶塾、同意利(illy)咖啡大学合作传授意式咖啡知识……学员不仅能在馆内的A Cafe一览浦江景致,更可找寻到在博物馆的全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