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陆最热门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今年的春节竟然改编成为卖座最好的一部电影。令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么单纯、传统、低成本的题材创作,却深深触动了当今浮躁生活下的社会大众。
原来,在物质丰裕之后,大家内心真实渴望、欠缺的,只是那一份已知的亲情与温馨,以及久已疏离的纯朴与童真。
每年的情人节是全球民众被迫消费的大日子,长期以来,供需双方相互推波助澜、过度的奢华化与物质化,使浪漫的情人节沦为一出商业戏码。“我在哪儿过情人节”变成天下有情人一年一度的魔考,烦恼着如何过?在哪儿过?反而未曾深思“为何而过?”
共度情人节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一顿晚餐?为了一份礼物?还是一次表白真情的机会,亦或是留住一夜美好的记忆。
博物馆的神圣与欢愉
在博物馆工作的人,有时会对生活中的特定现象,以历史观察的方式思考。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巧逢元宵节,又是震旦博物馆的文化星期五;因此,2月7日上班第一天,博物馆同仁就兴高彩烈地讨论,如何规划好这个难得的日子。
然而博物馆是什么样的地方?震旦博物馆在社会可以扮演什么角色?从两方面加以说明:其一,“宝格丽125年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只在全球做四场展览,主题是“在历史与永恒之间”,前三场分别在罗马、巴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展出,第四场于2012年选择在上海震旦博物馆展出。或许因为震旦博物馆的收藏也同样传达了历史与永恒的概念,例如:追求永生的陶俑、灵通天地的玉器、影响欧亚的青花瓷器,以及表述佛法的佛教造像等。而震旦博物馆还拥有了上海最美丽的永恒江景。
因此我们可以说,博物馆是一处可以为人们彰显历史深度,又能体现永恒价值的场所。
其二,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在去年12月份的专题报导“欢愉的神殿”一文中,探索全球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剖析了博物馆的传统固然是神圣庄严、以文物载道。但现在的博物馆则更需要包容当代艺术,更亲近社会大众,并带来生活的欢愉感。
这次震旦博物馆策划的情人节活动,内容有三部分:情侣门票,爱的礼物,甜蜜之夜。从一楼的报名接待,商店礼品选购,引导博物馆参观,都有专人服务,而当晚五楼咖啡厅只作为10对情侣的私密浪漫空间。华灯初上时分,浦江光影如梦似幻,外滩繁华近在眼前;烛光隐约、玫瑰花香、氤氲茶香、美味甜点、音乐轻柔,情侣们时而呢喃细语,时而无声胜有声的执手凝望。
这一幕成为让时间停止的定格画面,也不禁令人联想起另一个爱情故事。绘画大师梵高曾与其心爱的女人,在法国南部的小镇度假,在隆河畔的夜晚特别浪漫美好,那一夜的情境成为梵高毕生难忘的永恒记忆。终于在1888年,梵高画出“隆河的星夜”,一幅经典传世的作品,成为巴黎奥赛美术馆永存的艺术巨作。
因此,相信这一夜在震旦博物馆共度情人节的朋友们,在历史氛围见证下,都已经在自己的记忆中,刻划出一幅“浦江的星夜”,此情此景将永久伴随情人们的一生。
如果有一天
Google的艺术大师计划是将世界重要博物馆全部数字化,如果有一天,博物馆的内容在网络上都能看见,人们还需要进博物馆参观吗?若进了博物馆,难道只是为了要看影像与实物的差异吗?因此,博物馆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核心价值、了解观众的内在需要,并调整与社会的互动方式。
如果有一天,网络就可以满足所有的食衣育乐,大家都不用再出门了,那么社会的实体渠道与公共场所将剩下什么功能呢?同样的,手机已满足人际沟通与信息交换,那么人们在聚会中若还是各自低头,见面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博物馆可说是承载历史文化、反思人类文明、界定什么才是永恒价值的一处客观的思考空间,拥有无法被取代的时代意义与传承价值。
今天,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在信息泛滥的虚拟人生中找到真实人情,在唯物消费的茫茫人海中珍惜“一期一会”的难得缘分。
人们为什么庆祝节日?人们为什么要来博物馆?我们也可以想象,西式玫瑰与巧克力的奢华情人节;中式花灯如昼的传统元宵节,两种截然不同的情人之夜,其中古今相同的内心情怀,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