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全是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在他任内,多次带领业绩成长3倍。30年的管理精华, 让他体会到好主管绝不是天生,唯有通过找对典范、持续练习,才能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管理本事。
在微软的12年间,我连换10种职务,每个领域都不同。我喜欢用「君子不器」来形容这段旅程,每一次的转换,我都「大胆」尝试。但别人为什么要给我机会?很简单,这是因为我准备好了。怎么准备?我归纳出5个冲刺的方法.....
方法1:以信任存折累积个人信用资产
“信任存折”是我要提出的第一个观念。凡事我都选择延迟满足、双倍努力,表现给领导看。让我在主管心中建立起“你办事,我放心”的信任基础。
1999年1月,当时我连跳两级,升上顾问暨技术服务处副总经理,管理顾问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团队。这是微软人数最多的部门,不仅负责技术支援服务,还有顾客的顾问服务。那一年,我才40岁出头。
追溯起因,是顾问部门出了大问题。带领的主管因为业绩达不到,做了许多不适当的事,包括账面出问题。当时的总经理黄存义直接找到我,问我:“要不要接?”,我心一狠,决定扛下这个烫手山芋,跳下火坑。
接下来就是面对现实,耐心听每个员工的需求。除了倾听,还要非常“authentic”(真诚地)回应。我用“authentic”这个字,因为它的意思与常说的“sincere”(真挚的)不一样,更强调“一致”,把别人的事情看得比自已更重要。当上下都信赖你,管理才能发挥效果。
对外,我则壮士断腕,上任第一个月,我就一一和顾客沟通,该赔钱的就赔钱,重新赢取顾客对我的信任。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我终于彻底改变部门文化,业绩也回到正常轨道,团队稳定运作,并有新鲜血液加入。
时隔多年,我问已经升任大中华区总裁的黄存义:“当时你为什么找我?”他回答:“Davis(我的英文名),你就像耕田的牛一样,很扎实,又够聪明好学,我放心。”他的意思是,我都是想清楚了才做事,而且不会耍滑头。我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但总是能搭上机会列车,靠的是在信任存折里不断存下的“信任”。
方法2:用整合联想力触类旁通
除了性格上的特质,当然,能力也很重要。为什么我说“君子不器”?因为真正的人才,会放开心胸,具备将专业的“点”连成“线”与“面”的本领。
一路上,我几乎什么都做过。研发、技术服务、业务、渠道、产品营销经理、支援、顾问,到最后,我当上总经理,做到大中华区副总裁。面对全新的考验,我几乎是来者不拒,而且都努力用正面的态度看待。
想挑战不同职务,前期时人脉及经验积累少,要靠自己争取。像我进入惠普、IBM都是自己求职,到微软后的转调,多是由别人推荐和主管指派。为什么大家会想到我?我认为有3个原因:好用、个性耐操又能忍,以及我在对的时间点加入。最后一点尤其重要,找到成长中的组织,就不怕没有机会。
在不同部门间历练,并能触类旁通,会使你成为更成熟、有整合能力的经理人。当主管需要找人出来扛大任,想到你的机率,也会比其他只有单一路径的经理人更高。
方法3:用同理心化阻力为助力
分别在各个单位轮调过,让我很理解每个部门的目标和痛点,这也使得我有更强的同理心来看待问题。所谓同理心,能够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会更有效地化阻力为助力。
比如,我注意到业务与营销部门经常互相轻视,既然分别知道这两个部门的心态,我在带业务的时候,就会提早把营销在意的点想好,事先沟通让他们知道;反之亦然。又好比为什么我能在总经理的职务上在任那么久?因为我非常在意与我打拚的员工。我当了一年半的营运总监和7年的总经理,在外企是比较罕见的。从正面角度说,我做得很好,但从负面角度看,就是我不大“长进”,不愿按照外企界的“潜规则”,当3年总经理,就升任大中华区副总裁。
为什么我不积极想升?一方面,考量我的特质及个人价值观,我决定与其快速升大官,宁愿把心力用在对500~600个员工负责。我想让他们稳定、长久地经营业务。这既是我的工作,也是生活。主管重视的目标如果只是发大财、升官,那压力层层传下去,只会压垮员工,早晚要出事。
但另一方面,在全球分公司评比中,我年年不是拿下第一、就是第二,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成就?说穿了,同理心就是我在乎我的员工、同事,不是只在乎我自己而已。
方法4:蓄积你的情绪能量
经理人一定要做好情绪管理。尤其是面临风暴时,要能快速恢复平静。对这一点,我的体会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回复方法、然后专注于行动」。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场情绪风暴,发生在2011年。那年我担任总经理,获得全球Top Sup和Worldwide Best Scorecard两项大奖,等于拿到全球分公司最高的两个荣耀。然而直属上司对我的考绩却打出二等,这对过去几年从来都是拿一等的我来说,完全无法接受。
这辈子,我第一次发email询问老板,说我不同意对我的考绩判定:「This is not acceptable.」(这结果无法接受)。老板只回复了我一句话:「Look at your succession plan.」意思是,我没有培养好接班梯队。
那一瞬间,我明白,一切都是因为我已经「功高震主」。长期的工作压力,加上担心未来难比往年做得更好,我心情低落到极点。于是,我竟然罕见地生了场大病。连续9天,我发烧到40度,体重更是从68公斤直降到61公斤,短短十几天掉了7公斤。
后来我接触到了「能量管理」的概念,于是从总经理这个职务出发,建立了一套管理、调节情绪、自我恢复的办法。它有3个步骤,分别是:澄清问题找出原因、面对与接受事实、写下解决方法。
好比考绩被打二等这件事,我从数据中找出问题来源,发现我在总经理一职已经太久,过往没有如我的先例,事实当前,与其抱怨恐惧,不如化为行动。所以我找了一天,交代秘书不接受任何打扰,专心思考问题原因,最后逐条写下7、8项行动及解决方案。经过这个过程,我发现内心积累的压力平复了一半,不再那么忧虑。
既然老板说我没有接班梯队,我就决定做给他看。所以,我把营运、行销和人资主管换成美籍海地人,通过改变人员组成来突显我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只要最差的情境都想过、接受它,就能应对。我就能专注在行动上,不让自己被情绪困住、影响表现。
方法5:掌握成长思维
最后,我想告诉经理人:「永远都要学。」在我那个年代,成长思维的词还没出现,但道理是一致的。前3份工作,我从工作上学习,到了第4~6份工作,我开始接触通路、产品,并担任第一线管理职。因为我学习心强,所以不会把同一套方法带到新的部门。新官上任,最忌三把火,那等于是把旧方法带到新组织,而且一旦抱有这种心态,就不会愿意学习。
所谓成长思维,就是不断在工作上打破自己的惯性。我当总经理的后几年,微软开始转型经营云端事业。过去我们卖的是软件,做生意一次卖断即可;但对云端事业,必须改采订阅制,强调后续服务,了解顾客应用需求。这种事业流程完全颠覆本来的模式。如果不能自我更新、调整观念,势必会追不上变化,遭到淘汰。
这很残酷,但也是现实,只有能「自我迭代」的人,才能在成长型的企业存活下去。
好书推荐
《高效经理人的管理备忘录》
作者: 蔡恩全
出版社:天下杂志出版社
作者集结30年的管理精华,毫不藏私大方公开他的生涯表、行事历与管理工具,并分享给读者如何能在绩效导向、竞争激烈的外商丛林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