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将年龄划分标准做出了新的规定 :一、未成年人(0岁至17岁);二、青年人(18岁至65岁);三、中年人(66岁至79岁);四、老年人(80岁至99岁);五、长寿老人(100岁以上)。没想到即将面临被强迫退休或有资格享受各项老年津贴的65岁,竟被WHO视为青年人,顿时在心理上感觉年轻不少,生理上也真像一条活龙,纷纷在同学和同侪间奔相走告:「我还是个年轻人耶!」。李远哲先生呼吁:「绝对不要相信50年后不在地球的人,让他们决定50年后的事情。」鼓励年轻人参政;不禁让人想起一句美国反战名言:「再也不要相信40岁以上的人所说的话!」:年轻人就要有「我年轻,我做主!」的气魄。
都是太阳花革的命 ?
自从美国人以「最富有1%的人拿走社会99%的资源」为诉求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后,诱发世界各地的公民街头运动遍地开花:非洲的「茉莉花革命」唤醒了「阿拉伯之春」、台湾的「太阳花革命」催促了「岛国前进」、香港的「雨伞花革命」播下了「自由民主」的火种。世代挤压和跨世代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浮上台面;以台湾为例, 20~30岁的年轻人终于发出不平之鸣,使独步全球的全民健保制度,一步步濒临险境。
太阳花学运的一群「网军」运用「大数据」(Big Data)技术协助柯文哲登上台北市长宝座!很多与太阳花学运有关的年轻候选人在此次选战中冒出头来;甚至会影响到2016年的总统大选。但学运展现出年轻世代的社群动员力、即时反应力、图像叙事力、行动力…等,科技业的硬体制造价值愈来愈低、硬件代工贬值而软件服务抬头,台湾网络原生代的能力其实不输矽谷,世代的距离也就是转型的契机,难怪某科技大老感叹:「开会没年轻人如何创新?」
世代交替,露出或爱现?
这是一个资源世袭、弱肉强食的社会,任何人都必须要能想方设法取得话语权,成名要趁早且不只要撑15分钟;大家公认要立足在现代的社会最需要的特质是积极度和责任感,也就是说要很有主见且勇于表达想法,最好还能吃苦耐劳并注重工作伦理;这绝不是裸露而是敢于表现自己,既要拼爱现也要拼实力。有些学生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智慧手机可取得各种知识和资讯,那学校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逼得老师不得不做如下的回答:「你的手机可回答所有问题,除了重要的问题之外」,显得有点鸡同鸭讲。
另有一票自称「露出世代」的人,他们睡醒就滑手机、勤Po清凉照吸粉丝、不爽就回呛、有胆的拼胆、有脑的拼脑、有爹的拼爹,个人社群追随粉丝人数超过10万人,不用1秒钟就能占据所有媒体版面和讨论版。不管是露出或爱现的年轻世代,屌字常挂嘴边,都主张人生就是要过得爽,希望兴趣、生活和工作三合一,自我意识(Me)强烈,追求个人的物质享乐,重平等发言权并能快速反应环境;因彼此间的讨论多,点子多,创意也多,但流于空泛却乐于尝试,不确定性;他们的私事很多(听说一年必须过4个情人节),心情不好就请假,动不动就辞职,责任感差?执行力无?简直是一无是处!
其实,他们有的就是年轻,而年轻就是本钱,即使犯错,从头再来即可;他们的智力商数(IQ)并不差,情绪商数(EQ)稍加指点即可,逆境商数(AQ)有待加强;在职场上只要能把他们的「3Q」搞定,什么问题也没有。唯一要担心的是语文能力,他们学英文的环境和条件比起以前好太多,至少每个年轻人都会哼几条洋歌;英文能力不担心,倒是中文能力堪虑!尤其是火星文入侵,恐会大大折伤年轻世代的中文根基。
听懂年轻人的话!
年轻世代喜欢标新立异,尽说些无厘头的话,或取谐音如「踹共、鲁蛇(Loser)」,或引用经典广告词如「就甘心、系金ㄟ、小确幸」,或模仿名人语气如「这篇文章不叫好文章,什么才叫好文章?」 ;不食人间烟火的台北人被叫做「天龙国」的人, Ubike(出租脚踏车)被昵称为「小小黄」;已当祖母的北一女校友则自称为「祖母绿」;说错话会被「打脸」,做错事说成「掉漆」;若能在网路上一夕爆红,就能翻转为最夯的流行用语;乍听之下不知所云,弄懂后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就是现代年轻人说的话。不管喜不喜欢,都必须要尽快面对它、听懂它,否则怎么配称「我还是个年轻人耶」?
年轻世代为了求快或不让老师和家长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在不change荧幕的前提下,整个键盘上的Keys能用上的全用上如夹杂中文、英文、台语、注音、数字、符号…等。
成功人生由我定义
美国曾有一位学者用30岁作为分界线,称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极端自我的Me世代,现在又将这条分界线降为20岁,称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讲求实用的Z世代。一家由一群20~30岁的年轻人所开的具有特色且成功的餐厅,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客户,探究其原因竟得到如下的理由:40岁的人说「老板娘看起来又萌又辣!」、50岁的人说「菜单的字很大!」、60岁的人说「有供养生餐!」、70岁的人说「有供轮椅,还有一桌给玛利亚!」、80岁的人说「大家都没去过?」,原来大家都老人痴呆了!
Z世代的年轻人从小对网路耳濡目染,看脸书比参考书多,总是生活于匆忙之中,富有创业家精神及改变社会的理想,这是未来社会的主宰者,成功人生也将由它们来定义;医师、律师、会计师是传统观念下的成功人士,但现在已转变为面包师、服装设计师、美容师等各行各业的达人;他们宁愿不吃除夕团圆饭而去打工赚双倍钱,不再看重年资或晋升而一心一意想出国游学增见闻。柯文哲、陈长文、罗淑蕾、吴宝春、吴季刚、牛尔…等都是年轻世代心目中的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