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瓶龙纹设计
宣德梅瓶亦呈小圆口、短颈、长腹上宽下窄的造型,龙纹作为全器的主纹时,大多位于圆阔的腹壁上,以云纹、海水纹或壸门纹边框等装饰纹样陪衬。
例如图一为明代宣德时期的梅瓶,此器表面绘画一个大龙纹,鼻吻上翘,嘴巴微张,头部鬃毛如篦纹一样朝上飘起,龙身上拱环绕一个小圆圈后,长尾往前蜿蜒,四肢上下开展,足爪张开如风车状,爪子尖锐有力。
由于梅瓶腹部上宽下窄的缘故,所以将龙纹设计为回首状,使龙首和前段身躯有较大的面积得以展现,并让观者从单一角度里欣赏到龙纹的精华。其余器表描绘兽面、云纹及壸门纹边框,则有补白和突显龙纹神性的作用。
二、葫芦扁瓶龙纹设计
葫芦扁瓶是伊斯兰地区外来款式,器身包含圆体瓶头、窄颈、扁圆腹及绶带形双耳四部分,纹饰随形体变化而布局。
例如图二为明代宣德时期的葫芦扁瓶,口沿至颈部环绕三角折线纹、卷草纹及朵花纹等三圈纹样,腹部绘画云龙纹,由于腹部呈扁状圆形,所以采前后分区、各自成纹的构图。
龙纹为头上尾下的升龙形态,修长的身体曲绕为S形,头颈部的鬃毛成束飘起,肢肘处的关节毛横向飘扬,与龙尾互相呼应,龙身周边散布火燄纹和云纹,近底部绘画海水姜芽崖纹,运用圆形的器面铺陈出龙纹的气势。
三、盘形龙纹设计
宣德时期的青花盘有敞口和折沿等样式,盘体内外皆可绘画龙纹,但因瓷盘器腹较浅,侧壁面窄而内底面积较大,所以主龙大多绘于盘心处。
例如图三为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洗,此器呈葵花形,外壁配合葵瓣形状分为十个区块,每个区块皆有一个小龙纹,盘心如图所示,绘画一个体型较大的龙纹,昂首挺胸,四肢朝外展开,龙身顺著圆形的器面向上环绕,构成团龙的样子,周边填饰若干云纹补白。
类似的纹样亦可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盘上,该器除了盘心处有团龙外,盘壁内外也以向前游走的行龙为饰,是配合环状器面所做的变化。
四、碗形龙纹设计
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碗有直口和敞口等样式,尺寸大小不一,碗体内外皆可绘画龙纹,通常以外壁龙纹为主。
例如图四为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碗,此器的口沿外敞,器腹略深,底下具有圈足,口沿内侧环绕一圈带状莲花纹,碗心处描绘一个体型较小的穿花龙纹,碗体外壁绘画二个较大的龙纹,其中一龙昂首挺胸,迈步前行,另外一龙则作回首状,密布的缠枝莲纹构成连续性的场景,仿佛二个龙纹绕著瓷碗前后追逐一般。
类似的器物亦可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碗上,二者皆以横向延展的方式环绕器壁一周,正是配合环状器面所做的设计。
五、天球瓶龙纹设计
天球瓶也是外来的款式之一,它的造型特征为圆口、直竖颈,腹部饱满如球,器底微凹无釉,通体绘画云龙纹作为装饰。
例如图五为宣德时期的天球瓶,此器外表绘满青花纹饰,口沿处描绘一圈卷草纹,其余器表图绘云龙纹。龙首翘鼻张口,向后回转,头上的鬃鬣成束飘起,四肢撑开做跨步状,体表细绘鳞片,背脊上的脊板极为清晰,腿部以曲折的轮廓线表示有力的肌肉与关节,肢肘处的关节毛长如飘带,趾爪尖锐如勾。
由于天球瓶的颈部较窄,所以该处用云纹补白;腹部圆阔如鼓,因此加大龙纹的体型。伸入瓶颈处的翘鼻产生龙首上仰的效果,粗长的身躯由器腹下方斜转而上,以波状起伏的状态环绕圆腹一周,充分运用球形腹部的优势来拉长龙身,也让欣赏者在观看此瓶纹饰的时候,必需转动瓶身才能看到完整的龙纹。
此种「一转龙首、二转龙身、三转龙尾」的布局,展现出「一统山河」的帝王气势。相同的作品亦可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里,是明代宣德时期的代表性器物。
虽然宣德青花的钴料种类、龙纹形态及绘画技法都传承自永乐时期的基础,但是设计者仍然运用相异的构图布局,使此时期的龙纹产生独特的美感。下期将以折枝花卉纹为题,介绍明代青花瓷的设计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