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广告收益从传统媒体出走,转而投入社群媒体平台上的KOL——那些拥有强大个人品牌与影响力的内容创作者。然而,无论是成功的KOL还是品牌,创作有效内容要从开发群体开始,也就是你希望触及的特定消费族群,无论他们是广泛大众还是狭窄的利基市场。

创作内容一开始要问的关键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这就进入了群体开发,亦即定义并区分你的受众,针对他们量身打造特定内容。群体开发确保你的内容与特定群体相关,而不是向广大受众传递一则普通讯息。这种方法就像提供不同味道的冰淇淋,以迎合各种不同的口味。
传统的电视广告因为受众广泛,所以很难针对特定群体创作内容。然而,社群平台利用兴趣图谱导向的演算法进行精准定位,因此就能针对不同群体创作内容。这些内容也可以提供传统媒体的营销活动参考,打破一般习惯将电视广告改编用于社群媒体的做法。
定义群体时的关键考量因素包括:
❶识别有“实质区隔”的群体──具体的区隔可以产生更相关的内容。例如:锁定纽约地区热爱篮球的18至22岁男性,比起泛泛的18至35岁男性,成效更佳。针对具体群体可以量身打造讯息,更能引起每个群体的共鸣。
❷将群体当作“手风琴”──意思是群体应该要有弹性,可以根据回馈和参与度做出调整。例如:如果一家女装店发现女性顾客的丈夫对店内商品也有兴趣,他们可以为这个新群体创作内容。从留言和分析获得的洞见,有助随着时间不断优化和调整群体。
❸确立明确的商业目标──群体定义应该与商业目标一致。重点关注过去表现良好或需要成长的区块。例如:如果某个特定群体一直向你购买,可以考虑对该区块进一步缩小范围,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内容。
❹触及大量群体──定义众多细分群体,可以开创更多创作相关内容的机会。高档品牌可以维持产品价值,同时为不同族群创作多样化的内容,从而扩大他们的吸引力,而不必牺牲品质。
❺产出多群体内容──有些内容可能引发多个群体共鸣。标签(#Tag)是引导内容创作的一种假设,可以根据绩效和回馈进行调整。别太拘泥于标签,要对可能涵盖不同区块受众的内容抱持开放态度。
❻考虑媒体可触及性──在投放广告时,要考虑整体可触及的市场。尽管平台的演算法有助找到最理想群体,但细分群体可以确保内容的独特性和相关性。有时候,相信演算法能够找到正确的受众,反而可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市场区块。
❼考虑次文化、人生阶段和趋势因素──定义群体时应考虑各种因素,如年龄、地点、兴趣、人生阶段和新兴文化趋势。了解这些元素有助创造真正能让目标受众产生共鸣的内容。
认识群体的文化趋势和细微差异有助创作相关且引人入胜的内容。重点在于使用受众的语言、理解他们的行为,并将这些洞见融入你的平台策略。根据回馈持续调整群体,并保持对平台功能和文化趋势的敏锐度,品牌便能创造出引发受众共鸣的有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