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输入欧美地区,在西方世界掀起极大的热潮,到了清代晚期以后,中国陶瓷大量外流,许多欧美人士竞相蒐购与收藏,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元代青花珍品。
这些流散至欧美地区的元代青花都是当时的典型器,有些收藏还是国内罕见的佳作,非常值得欣赏。本文选取英国大英博物馆、费兹威廉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及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之藏品,介绍它们的特色。
一、元青花孔雀牡丹纹罐
元代青花孔雀牡丹纹罐参见图一所示,为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品。
此器呈圆口、短颈、斜肩、鼓腹下收之状,器底具有浅圈足,足底和足内露胎无釉,胎体灰白,质感坚硬,釉面流动性小,釉色白中带青,釉面肥厚润泽,钴蓝颜色深浓如蓝宝石,呈现元代青花的典型特徵。
罐体表面布满青花纹饰,颈部环绕一圈海水波涛纹,腹部通体描画孔雀和缠枝牡丹纹。孔雀成对出现,雄孔雀的尾羽十分华丽,双翅收束于身体两侧,双脚并立,曲颈回首,向后顾盼;雌孔雀的尾羽较短,双翅平展于身体两侧,屈起一脚,单足站立,昂首挺胸,目视前方。
孔雀周边有牡丹、蕉叶、土坡及小草,牡丹花的形状硕大,花朵采不同的角度取象,呈俯视或侧视之状,花茎向四面八方延伸,叶片或大或小,彷佛受到风的吹拂一般,富有动感。
二、元青花开光花鸟水禽纹六棱形瓶
元代青花开光花鸟水禽纹六棱形瓶参见图二所示,为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藏品。
此器呈盘形口、短颈、斜肩、腹部深长、上宽下窄之状,器底有浅圈足,足底和足内露胎无釉,器身从口沿至足底皆做成六边形,表面配合六边形的器身安排纹饰。
盘口外侧为斜格锦纹,颈部一圈凸棱留白,上下方各绘一周壼门纹边框,框内填入折枝花卉纹。瓶腹分为上中下三段,以大如意云头纹、菱花形边框及双层如意云头纹做为三层开光,开光上下交错,内部填绘海水波涛、凤鸟穿花、莲塘鸳鸯及折枝花卉等纹样。
开光外侧勾勒细密的卷草纹,纹饰满布,铺排紧密,符合伊斯兰地区的审美风尚。
三、元青花雉鸡竹石花果纹盘
元代青花雉鸡竹石花果纹盘参见图三所示,为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
盘口往外翻折,器壁圆弧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足底和足内露胎无釉。盘口折沿处勾勒斜格锦纹,内壁环绕带状莲花纹,内底绘画雉鸡、竹石、花草及果实所组成的园景图做为主纹,外壁亦绘一周带状莲花,与内壁纹饰呼应。
此器的纹饰用粗笔和细笔绘画而成,雉鸡体态轻盈,形象鲜活生动,茂盛的花草、青竹及果实,构成欣欣向荣的景色,山石部分以浓淡色调刷出由深至浅的变化,产生立体化的效果。
四、元代青花三顾茅庐图带盖梅瓶
元代青花三顾茅庐图带盖梅瓶参见图四所示,为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品。
此器呈小圆口、短颈、丰肩、腹部硕长、浅圈足之状,上方有宝珠形钮的瓶盖,表面以瓶腹的人物故事图为主纹,搭配带状莲花、钱纹、卷草及壼门纹边框内填如意云头圆珠等纹样。
主纹里的角色共计五人,诸葛亮手持书本,坐着阅读,童仆拿着扫帚扫地,刘备、关羽及张飞三人立于门外等候,画面说的是诸葛亮《出师表》提及的「三顾茅庐」故事。
此一故事流传甚广,在元代评话里有详细的情节演绎,景德镇陶工将其纳为纹饰题材,绘于青花瓷上,反映当时民间文学的流行盛况。
五、元代青花云肩云龙纹罐
元代青花云肩云龙纹罐参见图五所示,为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品。
此器呈盘形口、短颈、斜肩、鼓腹下收之状,上腹部凸出一对兽面形的器耳,罐底具有浅圈足,足底和足内露胎无釉,胎体厚实,造型雄浑稳重,釉色乳浊微泛灰青,蓝色纹饰呈现苏麻离青料的特徵。
盘口外壁勾勒细线卷草纹,颈部一圈凸棱,上下方分别为宽条卷草纹和壼门纹边框内填勾连纹。罐腹以如意云头纹内填缠枝花卉及云龙纹为主纹,龙纹昂首曲颈,拱身前行,鬃鬣迎风飘扬。近底部则为卷草纹和壼门纹边框内填勾连纹。
所有纹饰先用细笔勾边,再于框线内部填色,由于填色部分的颜色较浅,部分器表留白亦多,整体色调清晰而明朗。
欧美博物馆所典藏的元代青花瓷具有典型的风格特徵,可与中国本地的收藏互相参照与监赏。下期将以中亚地区为题,介绍土耳其和伊朗的重要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