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全球运动产业牛耳的Nike,连续两年在俄勒冈州全球总部落成崭新大楼,而且将重点都聚焦于“创新力”,借由“放眼未来”的愿景,对研发、创新加码投资,以拉大竞争差异化。
Nike这一波重塑“创新力”的崭新建筑设计,首先焦点落在2021年启用的“詹皇创新中心”(LeBron James Innovation Center)。
被称为“詹皇”的勒布朗.瑞蒙.詹姆士一世(LeBron Raymone James Sr),被誉为地表最强篮球员,因此与之长期合作的Nike,便以他为名成立创新中心。整幢建筑广达700,000平方英尺,因此首度能让七百多名与创新相关的员工齐聚同一建筑,不仅为未来的竞争涵养战力,也借由将研究成果注入研发细节,打造更多突破传统的新产品。
在与建筑师汤姆.昆迪格(Tom Kundig)的密切合作下,建筑内的硬件设施除配置了标准尺寸的篮球场、200米的耐力跑道、100米的直线跑道,也设置了人造草坪训练场,可在此进行生物力学、机械动力学,数字运算等跨领域研究,找出让运动员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秘密。
环保与效率 激发创新成竞争优势
执全球运动产业牛耳的Nike,连续两年在俄勒冈州全球总部落成崭新大楼,而且将重点都聚焦于“创新力”,借由“放眼未来”的愿景,对研发、创新加码投资,以拉大竞争差异化。
Nike这一波重塑“创新力”的崭新建筑设计,首先焦点落在2021年启用的“詹皇创新中心”(LeBron James Innovation Center)。
被称为“詹皇”的勒布朗.瑞蒙.詹姆士一世(LeBron Raymone James Sr),被誉为地表最强篮球员,因此与之长期合作的Nike,便以他为名成立创新中心。整幢建筑广达700,000平方英尺,因此首度能让七百多名与创新相关的员工齐聚同一建筑,不仅为未来的竞争涵养战力,也借由将研究成果注入研发细节,打造更多突破传统的新产品。
在与建筑师汤姆.昆迪格(Tom Kundig)的密切合作下,建筑内的硬件设施除配置了标准尺寸的篮球场、200米的耐力跑道、100米的直线跑道,也设置了人造草坪训练场,可在此进行生物力学、机械动力学,数字运算等跨领域研究,找出让运动员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秘密。
体现卓越精神 让工作职场激发梦想
而紧接着,Nike又在2022年于全球总部园区落成另一幢“小威廉丝大楼”(Serena Williams Building),以全球首位网球大满贯女单冠军—小威廉丝为名。
从空中鸟瞰,建筑群很像一棵树向不同方向伸出了枝丫。由Skylab Architecture操刀的建筑物,造型呼应了特别为建筑设计的三轴丝带造型Logo,这也是由小威廉丝在赛事上的卓越表现所得到的灵感而设计。
新建筑群占地相当于140座网球场,也就是广达一百万平方英尺,可容纳2750名员工进驻,成为Nike全球总部园区最大的办公楼,并首度将设计、消费者洞察、商品开发等团队纳入同一空间,让跨部门合作的综效能更突显,也象征Nike对设计与创意的重视。Nike商品开发团队在此拥有多达20万平方英尺的实验室,可尽情落实崭新的点子与创意,研发营销全球的畅销新品。
为了让环境中更能充满激发创意与追求卓越的力量,工作区域布满名留青史运动员、刷新运动竞技纪录、创新卓越,以及Nike企业文化的故事。除了14万平方英尺的展示与工作空间、一座制鞋材料数据库、色彩实验室,以及可容纳140席的两层楼中型剧场;另外也配备180度环场投影设备,创造出沉浸式体验氛围,让团队能将工作与创意的内容更视觉具体化,鲜活呈现产品创意。
以「流畅」启动设计 激发更多团队合作
负责整体设计的Skylab Architecture表示,该幢建筑有三大挑战必须克服。首先,Nike这次进驻的单位,本身就与设计及产品开发相关,必须激发更多跨部门合作的化学反应。再来,也必须同时针对建筑基地特质,以及建筑使用者进行设计,并与周边自然环境达到和谐。最后,则是精准抓住运动产业精髓,并将品牌资产、以及小威廉丝追求卓越的特质融合,贯穿在整体空间。
因此“小威廉丝大楼”最后以四大要素组成,分别是:地下停车场与卸载区、商品研发中心、多功能运动产品整合设计工作室,以及12层楼高的主要办公楼与公共空间。
在整合不同功能上,设计团队以“流动”(Flow)概念作为主要设计策略,以最流畅的使用动线,增进工作效率,强化连结性,让不同团队能彼此激发更多火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室内外也创造出各种开放式空间,让人群容易进行各种规模的聚合,增加更多彼此连结的可能。
至于空间配置,则是让Nike旗下同一路线的开发团队尽量进驻同一楼层,因此也让Nike首度能让新产品从草图、打样、设计定案,到上市营销配套计划,都能在同一地点一气呵成。
与环境和谐共生 让职场再度引人入胜
在创造更宜人的工作环境,以及呼应环保风潮上,Skylab Architecture也做出相对应的规划。
这幢建筑也获得绿建筑LEED白金认证,在通风采光上都下了不同的功夫。除借由建筑物两侧的开窗与屋顶天窗,增加自然采光,为了减少耗能,也采用更具省能效益的置换通风(Displacement Ventilation)系统,以强化设计的永续性。而建筑物也有超过20%的建材,采用从当地搜集、处理的环保回收材料,并于屋顶装置了648片太阳能光电板,可比一般办公大楼减少41%的电费消耗。
仔细回溯,新大楼的原址,过去其实是停车场加上联外道路,与周边自然湿地毫无连结。建筑设计团队做出的最大改变,就是让崭新的办公空间尽量与自然环境连结起来,一方面突显建筑基地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对环境保护的风潮做出回应。
除了将联外车道与停车场、装卸载区全改至地下,尽量减少货车与汽车在地面层的出现,另外也在地面层增加更多植被与绿地空间。建筑物的三面侧翼则采南向倾斜设计,交织出可俯瞰湿地自然景观的屋顶露台,雨水也被重新收集并回归湿地。建筑团队也让中庭、花园、广场、网球场在建筑之间交错配置,增加更多变化性,让员工也可自由选择在户外工作或休闲。
也由于大楼基地如此紧邻国家保护湿地,因此设计上可明显看出特别重视与环境共融,借由保存上千种的自然植物,维持风貌,冀望让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能在细腻规划下形成互补、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