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瓷从元代兴起之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元代以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绘为主,明代一方面发展低温釉料彩绘瓷,另一方面将青花与釉上彩绘结合,产生五彩及斗彩。
到了清代,随着国外釉料的输入与本土新釉色的开发,将彩绘瓷的发展推向蓬勃的高峰,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成就最为卓著。本文选取斗彩、珐琅彩、五彩、红花绿叶及釉里三色等五种品项,介绍康熙彩绘瓷的概况。
一、清康熙斗彩
斗彩是用釉下青花轮廓线搭配釉上填彩所制作的品类,大约成熟于明代成化年间,其后历经数个朝代的发展,风格各不相同。
图一为清康熙时期的斗彩人物纹菱花式花盆,器身呈六边形,盆口外折,口沿做成菱花形,盆腹略深,底足外撇,折沿处环绕一圈锦地朵花纹和“寿”字纹,盆体周壁绘画六面人物风景图,足墙以如意云头和折枝花卉为饰,折沿下方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青花横书款。
斗彩纹饰分二步骤制作,先用钴料在胎体上面勾勒轮廓,罩上透明釉后高温烧成蓝色青花线,接着再用黄、绿、红、紫、黑等彩料于釉面之上敷色,低温烧制成纹。
此器的绘工精细,绿色纹饰有深绿、浅绿、草绿及青绿等变化,风格近似彩墨画一般,是康熙斗彩的特色。
二、清康熙珐琅彩
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纹饰用进口珐琅料绘制而成,是受金属珐琅器影响所产生的新品类,创烧于康熙晚期。
例如图二为清康熙的珐琅彩牡丹纹杯,口沿微敞,器壁往下斜收,杯腹略深,器底具有圈足,足内用胭脂红彩书写“康熙御制”四字二行双方栏楷书款,器里光素无纹,外壁以珐琅彩装饰。
此器先由景德镇制胎,内部施釉,烧成瓷胎,再送至宫廷,由宫中匠师以蓝色珐琅料在外壁勾画三个花形开光,开光内外用红、蓝、绿、紫、黄、白等色料绘画牡丹、菊花及兰草等花卉,花卉周边涂敷豆绿和红彩为地。
这种以花卉为主题的色地珐琅彩,颜色深浓艳丽,与金属珐琅器的风格近似,是康熙时期的特色。
三、清康熙五彩
五彩可分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二类,也是从明代传承下来的彩类。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器表现十分突出,不仅彩料颜色增多,纹饰提材和绘画技法也有所改变。
例如图三为清康熙时期的五彩雉鸡牡丹纹凤尾尊,此器呈敞口、粗颈、鼓腹下收之状,表面分为上下二段,各有一幅花鸟图,图中用钴料绘画山石,用红、黄、绿、紫、黑等低温彩料绘画雉鸡及花草树木。
青花部分以上等浙江料绘画而成,运用国画的“皴法”侧笔涂抹钴料,表现山石的立体感,颜色苍翠,层次分明,是康熙时期的特色。
四、清康熙红花绿叶
康熙时期除了上述三种彩绘瓷之外,还会将新旧彩料混合搭配,烧制出前所未见的品类,如红花绿叶与釉里三色即是。
红花绿叶以釉里红和釉上绿彩一起绘画纹饰,成品参见图四之例,此器为康熙时期的釉里红加彩芍药纹尊,造型呈小口、短颈、鼓腹之状,器底书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尊的表面大范围留白,腹部下方用铜着色剂绘画花朵,罩上透明釉,高温烧成釉里红。然后再用黑褐色的彩料勾画枝干与叶脉,以绿彩描绘叶片,再次送入炉内,低温烧制成纹。
虽然釉里红和釉上彩料的烧制温度不同,但是经过二次烧制的成品颜色鲜明,在白色地子的衬托下,显得简洁而有韵味。
五、清康熙釉里三色
釉里三色是用铜、铁、钴三种着色剂绘画纹饰,施透明釉,高温烧制而成,亦为康熙时期的特有彩类。
例如图五之釉里三色山水笔筒,此器为康熙时期的文房用品,造型呈圆口、直壁、深腹之状,器底书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表面以山水图为饰,利用山石、树木及屋宇构筑出远近高低的风景图。
纹饰包含三种色彩,蓝色部分用深浓或浅淡的钴料绘画,暖棕色部分由铜红料涂绘,豆青色部分则以铁料敷染而成,罩上透明釉后,经高温烧制,整体色调清雅,画面宁静平和。
康熙一朝是清代的盛世,陶瓷工艺兴盛,斗彩、珐琅彩、五彩、红花绿叶及釉里三色等彩绘瓷都有良好的发展,呈现独树一帜的风格。下期将以雍正为题,介绍雍正时期的彩绘瓷特色。